陳洪旗
摘 要:如今,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素質教育已經引發了重點的關注,在現階段的中學教育中,人們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正處于青春期,在這一時期內,學生的成長習慣、心智發育以及價值觀念等都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對此,本文主要對中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中學德育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中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勵;策略
前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生活水平都在不斷的提升,從而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在這種情況下,對人們的生活與學生的學習也提出了更加高質量的要求。作為中學班主任,其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教學方面的指導,同時也要兼顧學生正確德育思想形成的重要責任,每一名中學班主任都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這也是現階段中學班主任的主要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
一、中學班主任實施德育教育激勵策略的主要原則
(一)適度性原則
中學班主任在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激勵策略時,必須要遵循適度性的原則,懂得懲罰分明的重要性,設計合理的獎懲制度,并根據獎懲制度的具體內容向學生進行明確的說明,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以更加認真和嚴謹的態度進行德育教育學習,同時,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也要遵循適度性的原則,結合實際的獎懲內容,拿捏好激勵策略的實施力度,不可以過度的懲罰或者過度的獎勵,讓學生產生自卑、消極的心理或者是驕傲等心理【1】。相反的,必須要確保獎勵制度實施的有效性,不能讓學生覺得無關痛癢,也可以根據事件不同的影響程度對學生進行分層獎勵,并且班主任也要保證獎懲策略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公開性。
(二)差異性原則
每一名學生個體之間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在中學教學階段,學生的心智成長與身體發育都有明顯的不同,所以,在進行德育教育時,班主任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規范,結合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將學生作為主體,有效的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同時,不同的學生,給予其激勵的方式也要有明顯的差異。比如,對于一些自制能力不足、能力比較差以及容易出現小錯誤的學生,可以鼓勵其參加一些課外活動,通過多個角度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而后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烈。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好的學習而來說,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上對其對進行提問,或者鼓勵其幫助其他同學,這樣一來,通過差異性的激勵策略,就能夠讓不同學生的心理獲得同樣的滿足。
二、中學班主任實施德育教育激勵策略的有效策略
(一)參考學生實際生活情況
在中學的德育教育中,其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聯,所以,中學班主任應該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而后對其實施激勵策略,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更加準確的引導策略實施的正確性。在德育教育中,加深其余日常生活的聯系,能夠讓學生通過小事感悟人生的到了,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德育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比如,在日常的教育與生活中,學生積極主動幫助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進行學習,或者在運動會、歌唱比賽等活動中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班主任應該對其進行鼓勵,從而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信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質。
(二)創造德育教育激勵策略的實施氛圍
為了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并實施激勵策略,班主任需要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好的教育氛圍。若想創造更好的氛圍,班主任需要在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養、豐富自身理論知識以及樹立良好教師形象的同時【2】,也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斷的滲透德育知識,是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此外,教師也要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細心、耐心的態度,與學生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讓學生可以在一個充滿愛的氛圍中學習,而后在對學生實施激勵策略,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確定學生的中心地位
對于激烈策略來說,其本質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獎勵與表現,使學生的內心可以得到滿足與認可,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是非觀念,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夠使學生不斷的完善自己,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所以,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教育激勵策略時,應確定學生的中心地位,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差異,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后,在對其進行適當的獎勵。此外,必須要重點關注激勵的及時性,如果無法及時的對學生進行激勵,則很有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降低德育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現階段的中學教育中,對德育教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所以,在為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需要實施相應的激勵策略,嚴格把握激勵策略的差異性與適度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建林.新形勢下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224+227.
[2]張景榮.談當前初中德育教育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