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倫康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課堂的建設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環節。根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難點,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階段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并且要加強利用情境教學與合作教學模式等,使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設的效果優化。由此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與內容分析法,對關于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中,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展開探究,以期為以后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課堂;人教版
一、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形成直觀的數學印象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營造生動的情境,可以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可以將數學知識以圖畫、數據、實物的形式更好的展現出來,從而使學生尊重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地位。首先,由于小學生沒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使數學教學中必須要使用形象的思維方法,使學生有效的明晰某些抽象的數學理論,從而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數學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數學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參考與指導坐標,達到生活與數學的相互交融效果。
(二)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教師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的情況下,會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將生活的情境融入到數學的教學中,首先,可以為課堂創造良好的氣氛,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親臨其境的感受,可以有效的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的接受數學知識,而且學生更愿意在積極主動的探索中完成好自己面對的數學任務,從而使學生在數學的課堂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使小學數學教學更有效率。
二、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以“學”為教學出發點,培養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通過對小學數學展開教學的階段之中,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實施應充分掌握學生的現實學習情況和知識接受能力。然在此基礎之上,在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階段中,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合理地創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堅持以學定教,以教引導學習,確立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自發性與積極性,由此確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
例如,在對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6, 9加幾與減幾”的學習內容之前,小學生對于“7,8加幾的加減法”內容大概對其已經有了初步的掌握,因此,在解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以指導學生展開自主探析。例如,7, 8加減運算是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利用此種數學運算的教學方法,既能夠盡可能的增強學生的積極自主的學習興趣,指引其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可以延伸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二)情景模擬教學法,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數學理論知識
情景模擬教學法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這堂課所講的數學知識。一般來說,數學課堂上都是教師在講臺上精彩的分析這個知識點,偶爾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很少照顧到全班學生。而情景模擬教學法,就可以使學生參與到這個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教室中的投影儀播放一些視頻,通過視頻讓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有所了解。
比如,講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第一章的《時、分、秒》,它包含時、分、秒的基本認識,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換算。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來一只手表,或者看著教室墻上的鐘表,然后播放一段春節聯歡晚會跨年的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根據要求看著手表進行倒計時,了解分針和秒針走的速度以及頻率。以這樣的方式引入,加入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們體會到時間在流走的感覺,有了基本了解,加以深入分析。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在設計課件時,我努力通過圖、文、聲等多種功能,給學生以適當的感官刺激。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
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單頻技術可以對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誘導學生深入淺出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融會貫通。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圖文并茂來演示教學內容,能及時調控教學進程。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綜介處理,也可以將例題編制成一題多解的形式,讓學生在演示比較的過程中,通過比較選擇出適介的答案,在演示比較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靈活運用已學知識的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可編寫出帶有較強控制性的模擬演示,充分體現數學教學中的數形結介的動態效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打造高效課堂,既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實現其主體地位,發揮其學習自發主動性的最大潛能,有助于學生掌握小學數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作為一名具有先進理念引導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重開展高校的落實,提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何鳳梅.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J].甘肅教育,2014年13期.
[2]張艷英.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4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