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中時期的教育是整個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而高中數學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創新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提高素質;方法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事業也順應時代的潮流,不停地進行著課程改革,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在整個教育階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數學階段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等。因此,應當注重高中數學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打好基礎。
一、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單一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主要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是以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而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對老師的講解進行死記硬背,對真正的內容了解根本不夠透徹,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削弱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數學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學習任務繁重
雖然隨著教育的改革,教育界的工作者也逐漸認識到對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對學生素質教育的提升的重要性。但我國大多數還是采用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定一個學生好壞的標準的應試教育模式。為了應付升學考試,考上理想的大學,大多學生都是在學習中通過做大量的練習題和模擬題來提高學習成績,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很多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有時候往往會適得其反。
二、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素質
(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嚴密、演繹性很強的學科,而高中數學不僅要培養學生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感知能力不同,對數學的理解就顯得差別很大,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由簡到難,通過實際例子改變、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例如: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一:集合與函數的概念,已知集合A={1,a2},實數a不能取的值的集合是{1,-1},由互異性知a2≠1,即a≠±1,故實數a不能取的值的集合是{1,-1},通過老師對集合的有關概念及其運算的簡單講解,再輔以例題進行練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習數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題的技巧方法,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是老師在教學中所要承擔的重要責任。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教學器材和教學設備的輔助來進行講解,將枯燥的課程變得生動形象,例如:人教版必修2空間立體幾何,老師可以通過使用幾何畫板、多媒體等教學器具生動形象的向同學們進行課堂講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還能緩解課堂疲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而高中生很多正處于叛逆時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所以,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對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加以關注,積極引導,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造一個嚴謹向上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立體幾何的畫法和主要結構,還可以結合實物模型和同學們進行互動,讓同學們能夠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我們所學習的任何知識都不是在白白的浪費時間,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也不單單是從一個人能解多少數學題,能算多么難的三角函數中所得來的,而是能否運用到現實的生活之中,解決碰到的實際問題。所以說,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應當堅持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之中,突出數學的實際意義。例如:在許多的工作中都需要數學的運用,在進行電腦編程時,就需要工作人員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因此,老師在高中數學教育之中,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使高中數學教學更具有說服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結論
在當前新課改要求下的素質教育改革的基礎上,老師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道路上的引導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結合高中數學的綜合特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創新,將所學知識與當下實際情況相結合,合理的、科學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之中。因此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之中,老師要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對人才的培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勇.芻議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好家長,2017(29):150.
[2]高朋娟.突出概念、提高效率:對當下高中數學教學的反思[J].才智,2016(11).
[3]李子峰.素質教育下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J].學苑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