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曉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同時,對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做出了相應的要求: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較完整地進行講述,會與別人交流。在低年級的教學實踐中,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上有自己的一些嘗試,淺談一下對口語交際教學的探究。
◆關鍵詞: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
一、立足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口語交際訓練
(一)利用教材訓練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我在對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表達意愿和認知規律,因為低年級學生在年齡、心理、認識等方面都處在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的階段,他們表達出來的一些想法和對事物的認識可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要苛求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達到完美狀態。老師要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允許學生在認識上存在不足。
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發言,我都給予肯定、表揚或獎勵,即使說得不好的,也不訓斥,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如《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既是一則充滿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進行口語交際的好教材。課文最后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看吧。”這段話留給了學生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我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訓練,讓學生順著課文的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將課文內容作適當延伸。比如,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小鳥飛走以后,青蛙有沒有跳出來呢?如果跳出來的話,它會看到些什么呢?又會說些什么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
(二)依托課堂教學強化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主要陣地。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多重讀寫,忽視了聽說。學生的口語訓練往往僅局限于回答老師的提問,很少有雙向互動的口語實踐。口語交際能力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師與生、生與生雙向互動,才能體現“交際”。老師在課堂上營造的是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給學生提供一種自由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與人交流。從范圍來說,是全員,包括每個學生;從時間來說,是全程;從形式上說,應該是聽、想、說多樣。使學生始終在富有個性的、積極的思維中進行口語交際活動。
(三)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要激發學生人人參與交際的熱情,良好的氛圍是前提。首先教師要向主持人一樣巧設情景創設交際情境,發展口語交際能力。如《小兔運南瓜》幫小兔想辦法時,一個學生說:“我覺得可以用一塊大板做成蹺蹺板的樣子,把南瓜放在一頭,另外請幾個小朋友站在另一頭,南瓜就會飛起來,飛到小兔家的院子里。”我就說:“你的知識之豐富讓人刮目相看,想象之大膽讓人佩服。”在口語教學中,只有充分利用自然情景或擬真實生活情景,運用具體實物,直觀教具等組織語言材料,讓學生有切實體驗有真情實感,學生才會有話說,有內容說,口語教學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關注生活,利用一切機會練習口語交際
語交際訓練不要局限于課堂,還應向課外延伸,要在真正的生活情景這個“大課堂”中開展起來。例如,在春季與學生們一起討論春天時,我事先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去觀察春天,觀察后再讓學生們到課堂上說一說。課堂上,學生們有的說:“春天到了,農民正在忙著播種。”有的說:“春天到了,到處鮮花盛天,小草長出新芽!”有的說:“春天到了,天氣越來越暖和。”還有的發出:“啊!春天真是美不勝收!”的感嘆。這樣,學生觀察到的多了,親身感受多了,說話能力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學校里經常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如“藝術節”活動、“六一”活動、班隊活動、拔河比賽、跳繩比賽等。在活動之后,學生往往還沉浸在快樂之中,余興未盡,在這種時候,每位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我就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說給大家聽,學生說的興趣盎然,眉飛鳳舞,好不熱鬧。這時,教師要提醒他們注意自己口述的條理是否清楚,用詞是否恰當,語言是否流暢等,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自然得到提高。
優秀的電影、電視節目,學生都非常喜歡觀看,教師可從學生愛看的電影、電視節目中找到切入口,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說話訓練。如《西游記》是人人喜歡看的電視劇,在學生觀看后,我組織他們說說劇中的精彩情節,訓練學生說話的條理性、準確性,對劇中空白的情節進行想象說話,有時讓學生轉述節目的主要內容。我還組織了一次“《西游記》人物評論會”,學生的說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層次性,收到了良好的訓練效果。此外,孩子們感興趣的動畫片、電影,都是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好題材。這樣的說話訓練,學生能在愉快的氣氛中,既回顧了電影、電視節目的內容,豐富了知識儲備,又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一舉多得,是可以經常性、長期進行訓練的好方式。
總而言之,小學口語交際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訓練,交際能力的訓練應是長效的,應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應滲透學生的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生活環節。經過“細水長流”的口語交際訓練,通過“潤物細無聲”的生活交際能力鍛煉,新一代的公民必將具備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猶如“滔滔江水”的口語交際能力,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需求。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王群.口語交際訓練教程[M].漢語詞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