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雅
摘 要:中學道德與教學是培養學生優良道德習慣、促進學生優良品格形成的學科。但是,在當前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過于追求應試教育效果,忽視情感教學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一大教學問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可以有效地達到課程教學目標,還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情感的培養,真正地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因此,編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針對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情感教學提出自己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中學;情感教學;策略
引言: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與情感關系密切,借助情感教學,教師能夠轉變以往以灌輸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觀念,有效地借助學生生活實際進行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為此,有效地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融入情感教學是現階段任課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在本文中,編者將從自己的教學經歷出發,簡單地探討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教學情感,引導學生真正掌握道德與法治理論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還原具體的情感情境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進入中學后,學生的自我情感開始慢慢形成,學生能夠從身邊的環境中獲得情感感悟【1】。為此,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學時,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營造具體的情境,能夠有效地在身臨其境的教學氛圍下促進學生對情感的把握,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與此同時,由于中學階段學生情感較為脆弱,教師通過還原教材情境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避免陷入情感誤區。
例如,在完成中學道德與法治“做一個合格的消費者”一課時,我發現學生對于消費者這一定義較為模糊,但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卻一直都扮演者消費者的角色。因此,為了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我創設性地將教室裝扮成為一個書店,邀請學生演繹書籍購買這一情境:學生在購買時想使用書店在美團上推出的滿減優惠券,但是在付款時“老板”卻不承認這一優惠券。在此基礎上,我提問學生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會怎么做?并由此引入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課程教學內容。簡單地還原課程教學情境,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還加深了學生運用道德與法治應對生活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實現了課堂教學目標。
二、刺激學生個人情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每個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時都會對課程進行簡單的課程重要性判斷,倘若學生對課程判定為不重要,學生的課程學習積極性將大打折扣【2】。因此,教師在具體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需要通過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對學生帶來的幫助,同時也有效地推動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情感教學發展。
例如,在講解道德與法治課程關于公共設施一章知識點時,為了通過學生的情感帶動情感教學效率的提升,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收集校園內亂丟垃圾的現象,要求學生將自己看到的情況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顯然,在學生收集這些現象時,學生看到了干凈的地面布滿垃圾的場面、同時也有的學生表示自己發現整個校園亂丟垃圾現象最為嚴重的地方居然是李垃圾桶最近的地方。通過這些實踐,我讓學生思考假如自己作為校園環衛人員,看到這些場景時會有哪些情緒,由此激發學生的個人道德情感,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在進行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的口頭授課總是有些蒼白無力,無法真正地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濃郁的情感。在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利用聲音、視頻、圖片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帶給學生的情感沖擊,有效地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理解。與此同時,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夠彌補教師在教學時教學材料不足的現狀,以更加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促進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捍衛國家主權”時,我從網絡上篩選了一些其他國家對于相關主權問題的發言,在課堂上利用投影儀播放給學生觀看。視頻經過了一些簡單的處理,學生足夠直接地了解一些發言人的觀點。在視頻播放結束后,學生對于一些曲解中國主權問題的言論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并表示自古以來香港都是中國的領土。我借助這些視頻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同時也是希望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國家主權意識,有效地推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教學視頻的使用還有效地緩解了課堂的枯燥性,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為構建高效的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奠基了良好的前提。
四、結束語
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時,能夠結合自己特有的情感完成課程學習,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個人優良品德的形成與培養。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帶著情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地轉變以往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做好良好的鋪墊。
參考文獻
[1]劉欣雨.讓“情感”在德育中綻放——情感陶冶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23):56-58.
[2]王群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巧妙融入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9,000(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