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艷
摘 要: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教師應徹底的認識到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的主體是學生,一切活動以學生的需求為準。本文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并根據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方法制定,無論是什么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學英語閱讀;以學生為中心;有效教學
中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有效性與質量直接取決于學生的掌握與運用程度,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更能凸顯教師的講解、主導地位,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成長與探索。因此這種教學方式必須要改變,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主動學習空間,教師退居二線,僅承擔輔助引導作用。
一、突出學生主體,教師輔助引導
無論是什么科目教學,課程設置、教學活動、教學方法等所有一切措施都應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展開,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認識上存在誤差,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一直以一個主導者的身份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這不僅沒有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也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科開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科素質與能力,尤其對于英語這門語言學來說,掌握更多的實用型知識更重要,學習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實踐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自身的需求得到滿足才是教學工作開展的根本目的,但是很多教師更注重試卷上的分數,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經常教會學生一些做題的技巧,并直接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這是一種“唯我獨尊”的教育觀,非常需要及時被革新。
學生在開展英語閱讀學習時,應主動形成課堂與自己主人的意識,跟著自己的興趣愛好走,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有限的時間獲得更多的信息,凡是強制性的,不管是他人強加給自己,還是自己依靠毅力強加給自己的,所做之事給予的信息或是認知效率都不會高,或者說不會有興趣支撐的高。因此不僅僅教師要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意識,學生自己也應有這種意識,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滿足自身的需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發揮引導的輔助作用,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與思考的空間,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閱讀理解鞏固課程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文章的含義進行翻譯,翻譯的過程中可以其他同學、字典、教師等幫助,凡是可以利用資源都可以利用,然后找學生在班級中為大家進行課文翻譯,中途如果有學生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發言,英語本身作為一門語言,單詞或短語的含義比較多樣,不同的語境下會有不同的含義,因此這個漢譯英的過程完全可以大家一起探討?;钴S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發。
二、創設良好的英語閱讀教學環境
學生通過接觸閱讀理解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與短語、句子等基礎知識,相反,學生也需要一定的基礎開展文章閱讀,因此閱讀教學對學生學習語言學來說非常重要。作為教師開展這部分的教學工作時,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然后配合適合的教學方法,但是現實是很多中學英語教師并未深刻認識到教學目標設立的重要性,開展教學工作時,只注重強調英語單詞與短語的重要性,不重視學生在英語文章方面的理解力與閱讀能力。再有,教師僅僅要求學生將課本上的文章進行熟讀或是背誦,完全不會讓學生課下多接觸其他英語文章,這種將教學眼光僅僅放置在課內文章上的教學方式也完全違背了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教師沒有更為全面的教學眼光,學生沒有更開擴的文章閱讀機會,最終導致出現死循環。
為了讓以上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教師應注重營造教學氣氛,良好英語教學環境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以一個全局眼光看待學生的個性發展,轉變傳統指揮學生或是安排學生應閱讀哪些文章,不以教學為目的,而是注重學生的個人能力提升,例如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根據課文的生詞或是難度對閱讀理解文章進行推薦,而應轉變觀念,想辦法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如果課文是一篇影視文學,那么可以現在課程開始之前進行影片播放,利用影片營造出的語言環境對學生的課程內容進行開啟,良好的環境氛圍會讓學生感到放松,同時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愿意主動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這不僅展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為準,也讓教學的過程更為生動有趣。
三、應用更多的新型教育手段
當前是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過程因為各種教學輔助方式的出現,呈現出更為多樣的姿態。教師應抓住機會,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的課堂教學工作增添更多吸引他們的元素,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閱讀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微課、多媒體、大數據等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開展學習活動。如英語閱讀教學工作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組,然后將課文學習的任務分配下去,讓學生搜集周邊資料,第二天課上進行列舉,哪個組列舉的周邊知識點多,哪個組就可以獲得相關物質或是精神方面的獎勵。這個準備的過程其實就已經開始學習工作了,這種方式讓學生獨自承擔了搜集資料、閱讀理解、疏通難點等多項教學工作小節,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的主體地位被真正體現出來,而教師也變成了學生學習工作中的一個輔助人員,幫助學生指明方向即可,剩下的學習、探索之路都須學生自己跋涉。
系統性的中學英語教學工作需要師生之間的緊密配合,所以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內在需求,以學生的需要為教學工作開展的關鍵性參考,開展英語教學工作時,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喜好與傾向信息進行收集,然后對自己的教學方案與方法進行細節調整,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技能。
參考文獻
[1]屈紹玲.淺談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有效教學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87-88.
[2]楊金芳.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有效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