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成
摘 要:數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要學習和掌握的基礎性內容,小學數學教學則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數學素養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逐步推進和深入,小學數學教學迎來了全新的任務和要求,轉變教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已經刻不容緩了。對此,本文將從結合信息技術、精心設計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創設生活情境和精選例題講解五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和論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和具體策略,希望能夠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轉變過去單向傳輸的教學傾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和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深入探究,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真正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全面發展,實現教學有效性的發展和提升。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和重點,并將新課程標準作為教學指導,以全面推進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與革新,最終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和質量的不斷優化。
一、結合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小學生通常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他們很難實現深刻理解和認知數學知識,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只有將知識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才能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構建起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知識之間的橋梁。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與以圖像、動畫或者視頻等形象具體的方式展示出來,讓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可觀,充分的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直觀感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吸收與掌握。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增強學生們的直觀感知,筆者結合信息技術展開教學。首先,上課后開始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展示了幾組圖片,圖片中分別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本節課前,學生們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所以,學生們很快便指出這兩種圖形。隨后,筆者讓學生們觀察對比剩余圖形,學生們發現,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相似,就如同長方形被“壓”傾斜了,趁著學生們思維的活躍,筆者引出這些圖形的性質,讓學生們更好的掌握平面圖形。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結合信息技術,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知。
二、精心設計問題,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
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使學生產生疑惑,引發學生思考動機的有效方式。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便需要根據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和學生認知結構、思維特點來巧妙地設計問題,保證問題的啟發性和探究性,創設問題情境、有效設置懸念,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考動機,觸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問題的驅動下展開學習與探究。
例如,在教授《認識多位數》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們認識更大的數字,同時掌握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為了讓學生們更加深刻記憶多位數,調動學生們的思考動機,筆者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們精心設計了一些問題,如下:10個10是100,那么10個100是多少?10個1000是多少?九千加上一千是多少?九萬加上一萬是多少?一萬共有幾位數?一百萬共有幾位數?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們立即對問題展開思考,隨著學生們的思考與分析,學生們對問題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思考動機。
三、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新課程改革中所強調和倡導的基本理念,同時也是促使學生相互學習、互動與促進的途徑,能夠讓學生更具合作精神和能力,讓學生學得更好。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們展開小組合作探究,將全班學生科學地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具有大致相當能力和水平,以保證合作和競爭的順利實現。
例如,在教授《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筆者為學生們構建了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們展開合作探究。首先,筆者將全班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為學生們布置探究任務,具體如下: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圖形在進行平移后,圖形本身發生變化嗎?圖形的旋轉算平移嗎?平移和旋轉具有什么區別?任務下發后,筆者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在整個討論過程中,學生們積極參與,各自發表自身的想法與建議,隨著學生們激烈的討論,學生們最終得出結論。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創設生活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數學知識通常與現實生活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和展現這種聯系,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和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現實生活出發,注意搜集與學生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相關的元素,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以此來促進生活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能以生活思維去理解和學習數學,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教授《確定位置》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豐富學生們的情感體驗,筆者結合生活中的現象,為學生們創設了生活情境,如下:
師:同學們,大家放學后都會第一時間回家,那么大家知道自己的家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嗎?
這時,學生們看向窗外,紛紛指向自己家的方向。
師:非常好,看來大家都有著很強的方向感,那么如果給大家一張地圖,大家能夠辨別方向嗎?
筆者給予學生們一張地圖,讓學生們嘗試觀看地圖,在這一過程中,筆者指導學生們正確的方法,讓學生們掌握在地圖中辨別方向的方法。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有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精選例題講解,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解題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鞏固學生知識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方式和途徑。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和知識學習情況來精心低選擇數學例題,向學生講解這些例題中所蘊含的知識和解決的方法,使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和計算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
例如,在教授《三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解題效率,筆者結合本節課程的內容,為學生們布置了相關的例題,如下:一輛火車每小時行駛102千米,那么12小時后,火車共行駛多少千米?一家電影院共520個座位,每個座位的票價為20元,如果電影院所有座位坐滿,那么電影院可以收入多少元?例題下發后,筆者先讓學生們閱讀例題,同時引導學生們對例題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們找到解題思路。隨后,學生們列出算式,筆者再次對學生們進行指導,讓學生們通過列豎式的方式對式子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精選例題講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優化和提升,是廣大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任務。所以,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思想,革新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來充分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加華.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J/OL].學周刊,2019(17):38
[2]甘彩卡.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