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隨著新課標進程的持續深入推進和社會飛速發展對新一代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升,初中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中數學作為發展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重要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和未來的學習以及將來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的重要責任。初中數學教師應摒棄傳統的固定題型對應固定解法的教學思路,通過鍛練學生通過不同思路進行同一種類型題目的解答,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轉換;能力培養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和形成良好思維能力的最佳階段。而絕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頭腦中容易形成針對一定類型的固定解題模式,為了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和數學創新能力,初中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擺脫慣用的思考方法和解題固定步驟的約束,通過針對同一種題型甚至同一題目,改變解題的思路和方向,這種創新能力的培養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的靈活性,這就是思維轉換能力,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
一、抽象概念
學生的數學思維中的思維轉換能力發展需要學生透徹理解概念,針對事物進行分析和思維轉換分析時,首先要有對事物的條件形成成熟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思維的轉換的練習。所以,教師應首先注重對學生抽象概念形成的能力的培養。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念,可以通過導入形象思維,幫助學生透徹理解數學概念,從而強化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熟悉各種數學概念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的正確引導,形成初步的思維轉換觀念,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切入如思考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直線、射線、線段”時,教師結合形象思維,用“光”的例子解釋了射線、線段和直線等的概念。讓學生在頭腦中抽象出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為初步形成思維轉換觀念奠定了基礎。
二、空間觀念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有利于學生思維轉換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因為空間觀念是基于數學知識的形象思維的研究與發展。教師應結合初中數學教材內容,讓學生將腦中的立體圖形的形象與教材上學習的立體圖形一致,展開聯想,從而更透徹地理解幾何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立體圖形的想象能力培養和訓練,能讓學生逐漸養成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物的方式和習慣,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思考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的意識,在逐步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的同時,養成利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解釋現實中的事物,潛移默化地促進著學生思維轉換能力的形成和成熟。例如,教師在教學立體圖形的教學“圖形的旋轉”內容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資料和實體圖形旋轉,探索出中心旋轉的基本特征,并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形成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分析事物的思維模式,為思維轉換思想的初步成型奠定了基礎。
三、轉換化歸
數學思維的本質是在各個方面的數學問題中,都通過體現“形”與“數”的轉換,“已知數”與“未知數”的轉換,實際問題與數學問題的轉換,條件關系與數字關系的轉換等,滲透著轉換化歸的思維。轉換化歸思維的運用能幫助人在明了邏輯關系的基礎上,讓條件和數學公式等的關系更加清晰。通過對實際問題中條件的觀察、分析,和相等關系的類比,是實現化歸的主要途徑,化歸思想是數學思想的本質,也是師生研究和解答數學問題的實質思想,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轉換思想和化歸思想在數學問題解答中的訓練,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首先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解了針對實際問題列二元一次方程并解出問題的答案。首先,審題,然后假設未知數,將問題中的未知量用未知數代替,并根據題目中的相等數量關系列方程,最后解出方程求得未知數的具體值,并根據題意帶入關系式中檢驗答案。這是利用二元一次方程解題的一般思路。但是教師利用同樣的解題思路流程,進行思維轉換思想的滲入,比如利用題目中相同的條件列出不同的方程式,或者兩個方程式變一個方程式,一個方程式變兩個方程式,亦或者利用減法變加法,加法變減法讓方程式能更清晰地體現題意和清晰學生的思路等,當學生通過事物中條件的不同組合、計算等,能更便利地解決問題,逐漸養成利用思維轉換解決問題的習慣,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要認清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對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性,并借以思維轉換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在抽象概念的學習過程中,結合教師的正確引導,形成初步的思維轉換觀念;利用對空間觀念的發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習慣,同時結合轉換化歸的思想培養及其實踐,讓學生能夠把握思維轉換的本質就是將事物中的條件進行數學概念的不同位置的轉換,從而達到把握思維轉換本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薛安瑩.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1):90.
[2]劉繼宏.初中數學思維轉換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