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 要:現在的大學生心理情景劇大同小異,毫無新意,如何走出校園心理情景劇的困境?如何讓校園心理情景劇充滿活力和魅力?筆者以本校為例介紹大學生心理情景劇校本化創新的方法,供其它高校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情景劇;校本化;創新
心理劇也稱社會劇,是一種團體心理療法,通過特殊的戲劇形式和心理方法,讓參加者扮演某種角色,揭露出參演者的人格特征、人際關系、心理矛盾和情緒障礙,在心理治療者的間接干預和同臺參演者的幫助下,使心理問題得到解決。這對于促進參演者內心的發展與建設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同時還能提升觀者個人發現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近年來各高校在每年的525心理健康節里也會借心理情景劇的表演來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將學生在生活、學習、交往中所遇到的沖突、困惑與煩惱等情況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換、內心獨白等方式編成劇本進行表演,促使學生在表演中發現問題本質,明確癥結所在,找到解決方法,我們把這種情景劇稱之為大學生校園心理情景劇。
一、校園心理情景劇的現狀
我校從2012年開始,每年一場心理情景劇,從開始時的全體師生好奇、參與度高,倍受學生青睞,到后面的年年都差不多,毫無趣味,通過7年的探索發現一些問題:
1.故事題材雷同的較多。有一個個劇目叫做《轉身擁抱陽光》,這個劇講述農村貧困大學生因自卑而故作清高,與室友由猜忌到矛盾再到和好如初的故事,這個劇在每年的心理情景劇表演中都會出現,年年演毫無新意。
2.心理故事、劇本缺少創新,多數劇本都是從網上抄襲的。筆者將我校2012-2017年心理情景劇劇本做了統計,如下圖:
在70個劇本當中,其中關于“友情”的劇本占有20個,關于“校園生活”的劇本占有10個,關于“夢想”的劇本占有8個。其余的劇本題材涉及到了心理咨詢、青春迷茫、愛情、勵志故事和社會問題等方面。故事題材相對集中在友情、大學生活與夢想上,三者的劇本數量占據了整體劇本數量的一半,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善于演和他們接近的事。
3.演員難入戲,觀眾難入心。正是因為原創劇本很少,大多抄襲,演員在表演時把握不好劇本的主題,不能很好的深入角色,演時難入戲,觀眾看時也難被打動,心理情景劇表演的最終目的是給學生以啟示,確不能打動人心,根本發揮不了教育意義。
4.觀賞性不高。一個情景劇是集編劇、表演、音樂、燈光于一體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綜合能力,情景劇表演就像一群學生在臺上過家家,更不說觀賞性了。
在經歷了“七年之癢”之后,我們開始思考:如何走出校園心理情景劇的困境?如何保持校園心理情景劇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如何讓校園心理情景劇充滿活力和魅力?
二、大學生心理情景劇校本化創新的設計
2018年我們大膽探索,從身邊搜索真實的人物和真實的事情,把他們的故事搬上舞臺,采用講述加表演的形式呈現,效果不錯。具體做法如下,內容與表演形式都做了創新:以“做xx(校名)人、講xx(校名)故事”為主題,采取“講述+情景表演+原型人物亮相+PPT或視頻展示”的表演形式,講述本校真實的校園故事。
比賽現場,激情講述與本色表演交替進行,講述時不表演,表演時不講述,伴以優美的音樂旋律、精致的PPT、簡潔生動的視頻、原型人物精彩亮相,高潮迭起。觀眾們在觀看中開心地笑會心地笑,在靜聽中思考著感悟著。
三、大學生心理情景劇校本化創新設計的優點與不足
這種設計的優勢是,可以彌補傳統心理情景劇表演中存在的不足。
1.絕對真實、絕不雷同。由于選擇的原型人物都是來自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所以夠真實,也不用擔心劇本雷同。第一年我們是把真實的人物搬上舞臺,采用講述加表演的方式,結合的很好,第二年我們嘗試把真實的事件搬上舞臺,事件也能通過這種表演形式表達,證明了這種表演形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各有特色,各有代表性。原型人物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所以各自特色很鮮明,有學習拔尖的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有團學會的優秀學生干部、有比賽獲獎的優秀學生、有畢業在工作崗位上的學生,這些人都極具代表性、榜樣性、可學性。
3.解決了過去“演不出來就大喊大叫”的尷尬場面,演員們把原型人物的心理沖突如動機、想法、成長經歷等表演得活靈活現、生動傳神,講述人把原型人物的主要特點、突出成績、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品格、心態、精神、行為、堅持、專業……)等,講述得擲地有聲、頗有感染力,演真人、講真事、訴真情,真實、可信、可學、接地氣。
4. 演真人,講真事,訴真情,突出一個真字,更易打動人。在今年宜昌市高校大學生心理情景劇大賽中,我們采用這種表演形式參賽,評委們一致認為很真實,臺下的觀眾在看劇中,會被真實感動到流淚。其實這個感動人不僅僅是觀眾,還有臺上的演員,參演者想要演好這個角色,就需要采訪這個原型人物,在采訪的過程中參演者都能被原型人物的故事所打動,原型人物的故事激勵著她們在學習和生活上不斷前行,同時被搬上心理情景劇的原型人物也倍感光榮和自豪。
創新之后也有不足,主要體現在都是校園內的故事,并且多是正能量的人物形象,但這種校本化的心理情景劇創新設計后能解決傳統心理情景劇在實踐中已經出現的一些現實問題,揚長避短,使校園心理情景劇表演發揮更好的教育功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蘇斌原,林彥喬.心理情景劇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特點、發生機制及實踐探索[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24(01):12-15.
[2]杜艷飛,邢乃愈,段凱悅.心理情景劇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中的應用[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31(01):70-72.
基金項目:
2018年教育部職業院校教育類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18GGJCKT25)”,大學生心理情景劇校本化創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