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紅
摘 要:教育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這是葉圣陶先生的一句話。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有著很大影響。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前提,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所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重要責任。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數學學習習慣呢?下面我就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
在數學學習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領他們探究新知在探究的過程中發揮促進者、啟發者、質疑者和示范者作用在這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
是從傾聽開始的。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傾聽和探究的過程。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過程,在交流中就需要學生有很好的傾聽習慣與能力,這樣才能正確的獲取信息,達到有效的交流。所以,培養學生數學課上認真聽的行為與習慣,我認為很有必要。
1、認真聽老師上課
“認真”聽老師講課課堂上聽課時,有的學生看上認真”聽了,而腦中沒有留下任何印象。要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傾聽,容易聽懂,聽明白,教師就得精心設計教學,營造生動有趣、和諧輕松、有吸引力的課堂氣氛。 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可以以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去進入每一個學習環節,讓學生帶著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有目的地聽課。數學課上不但要讓學生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還要教給學生聽課的方法,反復強調的是重點,放慢速度的是難點重、難點更需認真聽。做到有目的、有重點地聽課,既減輕聽課負擔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2、“耐心”聽同學發言
學會傾聽和接受他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學間的思想交流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為學生搭建一個有效的交流平臺。耐心聽同學講,認真傾聽同桌小組同學的發言很有必要。這樣不但可以學習到其他同學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也開闊了思路、激發了學習興趣。學會傾聽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及時的自我反思。凡是善于聽課的學生,大都成績優秀、表現突出。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聽課習慣的養成和聽課方法的培養。既要認真聽老師上課,也要聽同學的發言。
我校殷老師上課給我感觸很深,上課不但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而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哪怕孩子說的再慢,殷老師總能耐下性子認真聆聽學生的回答,這一點真的特別好。我們在要求學生認真傾聽的同時,自己首先要做到。
二、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說是種最常見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是學生表現思維活動過程、反饋自我創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理解程度。因此,說是整個訓練的主線。
1、說算理
數學學習中離不開加、減、乘、除計算,而正確的解讀算理是計算教學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大膽的說,例如:250+180,這道題學生都會計算,但當你請他說出算理時,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而數學知識是靠理論支持的,明確了算理,才算真正掌握了知識。所以在課堂上要為學生搭建“說”的平臺,說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同桌說,可以舉手說,可以邊板演邊說。例如:列豎式計算328+29;我會讓學生獨立完成,板演的同學一邊做一遍說你是怎么算的,說完同桌再相互說一說算理。在說的同時不但突破了重難點,而且學生也樂在其中。
2、應用題說思路
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用題教學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大難點。要想讓學生正確的解答,首先得理清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例如,我們做一道應用題,首先就要問學生,你知道了什么?所求的問題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同大家說一說。為了提高學生說的興趣,培養學生大膽表達,我時常會讓學生上臺一邊板演、一邊講解。不斷地激勵學生,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在學生不斷說的過程中,學生的解題思路逐漸清晰,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解題方法也更加多樣化。學生在相互交流過程中常會給我們帶來意外之喜,為我們鋪就另一條捷徑。
我校的骨干教師開放周,讓我有幸聽了蔣老師的數學課,蔣老師總能用最平實的語言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你可以感受到舉手的孩子那種渴望的眼神、動作。偶爾也會聽到學生迫不及待回答問題的聲音,這時老師總是微笑著,一邊表揚回答問題好的孩子,一邊對還在舉手的孩子說:下次一定叫你們。 可見想讓孩子回答問題,老師的引導與激發是多么的重要。把童真還給孩子,為孩子搭建交流的平臺,讓課堂變得靈動起來。
三、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數學上的讀,從最先的學習的認讀數字開始,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數感。到后面讀題目,讓學生明確做題要求,是否能讀懂題目意思直接影響學生做題的準確率,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更是與讀密不可分。學生只有在讀的基礎上才能明確題目所給出的條件與問題,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只有通過讀,才能明確條件與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理清數量關系,得出正確的解答方法。學生在讀題過程中可采用默讀、個別讀、集體讀等不同形式,不同的讀題形式帶給課堂不同的數學靈感。例如;遇到比較難的解決問題時,先集體讀題,說出已知和未知。再繼續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再進一步默讀,獨立列式計算,每道題至少讀3遍,學生才能真正的讀懂題意。可見讀題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題,培養學生反復、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
四、培養學生寫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書寫代表著學生的態度,數學學習講究嚴瑾,書寫方面更是高標準、嚴要求。寫是運用,是在聽說讀的基礎上進行的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反饋。書寫是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從認真寫好每個數字開始,數學上的書寫,還有其特殊性,有正確的書寫姿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從數學的角度去做。在多彩的數學王國里,我們還要會寫各種計算,比如豎式的書寫、除法、遞等式、方程的書寫、畫圖,解題等,它們都有自己的規范和要求,能夠正確的書寫,不僅是習慣,更是一種數學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函.淺談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154.
[2]段珍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7(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