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梅
摘 要:部編版教材的出現,意味著教育學界對于個性化教學需求的重視,同時也意味著各名教師需要采取更加因地制宜的教學方法,對待每一名學生都應當尊重其差異性,并且在教學活動當中體現出來。筆者建議小學語文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良好的交流互動關系令學生勇于發言、二是充分利用閱讀文本進行辯證思考、三是鼓勵學生自主選取課外讀物進行個性化培育、四是采取多種閱讀方式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部編版;小學語文;閱讀;互動;課外讀物
部編版教材和傳統語文教材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突出了更多的創意性可能,在其中一些可以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環節運用了更多的筆墨,并且鼓勵教師采取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這對于小學語文階段的閱讀課程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傳統閱讀課程當中教師講的過多、學生學的過少,這一矛盾的出現導致學生只能夠盲目地背誦標準答案,喪失了對閱讀文本內涵及情感的深度理解。
一、良好的交流互動關系令學生勇于發言
閱讀理解并不是盲目地追求標準答案,也不是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在一個又一個的模板當中,相反的是,閱讀理解強調的是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比如每一個人在看到一段同樣的文本時,都會擁有不同的見解一樣。在進行閱讀理解知識講解的時候,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們面對同樣的閱讀文本內容,提出不同的見解,處理好師生與文本之間的關系,而其中最為有效的一種策略就是鼓勵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和諧和密切起來。教師首先需要構建更加民主的課堂環境,使得每名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課堂環境當中,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是能夠被傾聽的,通過多邊交流的小組探究模式,使得學生們能夠在小組內產生交流互動行為,并且每小組都需要逐一在課堂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建議總結這次的討論結果,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當中,應當盡量減少標準答案式的模板教育內容,不應當把自己樹立成整個課堂的權威,更不應當讓學生把自己講的答案放做事金科玉律。在面對不同的教育文本的時候,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的探討,并且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的逐步引導,令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擁有更多的可能。
對于閱讀文本當中的細節之處更需留心,深入挖掘一些別出心裁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探討,才是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當中重點強調的內容,而不是盲目地圍繞課本知識,生字生詞進行講解,更不能夠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標準答案的條條框框當中,而是需要通過閱讀文本令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無論是通過文字表達還是口頭表達的形式,都可以對學生未來的寫作能力產生一定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閱讀文本進行辯證思考
舉例來說,在學習亡羊補牢這篇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不能夠只是從故事的基本內涵和思想上著手,而是需要從一些其他的方面提出別出心裁的問題,例如亡羊補牢的故事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柵欄會破一個洞,通過學生們開始集思廣益和挖掘寓言故事當中的細節之處,對這則寓言故事進行擴寫和想象,為他寫出一篇前言故事。
另外,教師也需要讓學生對預言故事當中的一些細節之處進行思考。比如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農民的羊會一只又一只的連續丟失,為什么農民不一開始就把自己羊圈上的窟窿填補好。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延伸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一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二是亡羊補牢,為時晚矣。兩句話都是對于“亡羊補牢”寓言故事的延伸,但是兩句話的意思卻是截然相反的,筆者建議教師需要將這兩句俗彥進行對比,雖然兩句話只差一個字,但是其中的意思卻大相徑庭——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為什么同樣是亡羊補牢,有的人說晚了,有的人說沒有晚?是不是因為如果能夠在沒有丟失羊的時候,就處處留心,把羊圈的窟窿填補起來,那么就不會造成損失呢?
學生們經過一番思考,異口同聲的回答“是”。此時教師則需要進一步提問,讓學生循著這一思維繼續向下思考,想一想為什么又說為時未晚。此時大部分學生都可以通過自主思考說出答案,那就是因為發現丟羊以后再填補上窟窿,可以避免羊再次丟失。
實際上,在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當中,這樣具有辯證思維內容的閱讀文本還有很多,教師可以在遇到此類文章的時候,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組成辯論隊當中的正反方,將語文課堂變成辯論的舞臺,每一名學生所持的持方都是他們真正所信服的,每名學生都需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前期所搜集的資料,盡可能的說出更多的論點和論據。通過這種帶有競賽性質的課堂活動,可以使得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被極大地激發出來,為了獲得成功,很多學生都會更加努力地去分析這篇閱讀文本,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
三、鼓勵學生自主選取課外讀物進行個性化培育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都已經擁有了比較成熟的思維體系,而且在審美認知方面也表現出極大的差異,而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可以提供的閱讀文本實在太少,而且這些文本也比較統一,難以達到滿足全班學生所有人需求的目標。因此,筆者認為,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更應當鼓勵學生們多多的去閱讀一些課外文本,讓學生可以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挑選一本自己喜愛的讀物和感興趣的讀物進行閱讀,那么學生的自主學習可能也就將會被大大增強。
一般來說,教師可以為本班級內的學生選取一個大致的文本范圍,可以列出100本小學閱讀文本,然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從中進行挑選,當然,這些文本也需要按照類型進行排列,這可以令學生更快速地尋找到自己喜愛的文本類型。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們充分的運用起學校內的圖書館資源,進入到圖書室內,挑選自己喜愛的書籍,通過簡單的翻閱書目介紹菲葉和圖書梗概。可以使得他們瞬間了解到自己對這本書中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大量的閱讀令學生的頭腦得到了充盈,也使得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利。
四、采取多種閱讀方式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當前的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能夠看出教師應當對于閱讀這一環節抱有更加開放的態度,尤其是需要采取更加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享受閱讀,并樂于閱讀。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是需要通過朗誦的方式進行閱讀。面對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知識,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翻譯和背誦的方式的話,學生們的理解是不夠到位的,甚至這種記憶僅僅是短期的。所以更應當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當中理解其中的深意,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正是這個道理。通過閱讀讓學生的真情流露,也能夠體味作者在撰寫這篇文章時所流露的憂國憂民和思鄉的情感。當然,在面對低年級段的學生的時候,教師更應當選取一些比較簡單和朗朗上口的文言文篇目,無論是三字經還是百家姓,都比較適合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進行閱讀,這些文本自斟句酌,言簡意賅,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就像兒歌一樣,可以被學生們傳唱記憶。
其次,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們和自己的家長共同閱讀,為家長定下一個任務,每月陪伴學生共同閱讀一本小說和名著,并且一起說一說這次閱讀的感想感言
結束語
總的來說,部編版教材是近年來教育學界對于傳統教材的一次拋棄和優化,也意味著現階段的教學活動,更應當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強調核心素養培育的可能,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環節來說,更應如此,令學生們能夠真正的熱愛上一本本的閱讀文本,并且做到愛不釋手、卷不離手。這不僅是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重要途徑,更是為學生未來的寫作能力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冬瓊.在閱讀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96.
[2]趙玥.基于部編版語文教材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80-81.
[3]劉穎欣.淺談部編版教材下的小學語文低學段閱讀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