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摘 要:多樣性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對教師的教學選擇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整體的思維特征以及性格特點、教學內容之間的差異和教師的教學特點,創設出最為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降低他們的數學學習坡度,實現與教學知識的無縫連接,增強小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多元教學;小學數學;數學課堂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數學教師一味地講解數學知識,并未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也不注重引導他們建立新舊知識的連接,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被嚴重削弱,使得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失去光澤。針對以上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生活、游戲和合作等方面入手,積極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打破傳統學習思想的桎梏,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連接,提升其自主學習力。
一、以生活為依托,提升學生文本感知力
生活化教學是提升學生文本感知力的催化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場景,并適時地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其思維由感性向理性轉化,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例如,在講授“三角形的穩定性”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以實踐教學為輔助,增強學生對三角形穩定性的理解,并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激活學生的理性思維,促進他們的思維由感性向理性轉化,提升學生認知、理解、轉化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學具拼成各種形狀,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把它們進行拉伸或是壓縮,觀察以上圖形的形狀是否發生變化。在大部分學生探究結束后,教師提問學生:“誰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小陳積極地舉手說:“我發現不管怎么對三角形進行拉伸和壓縮,它的形狀都不會改變。”教師適時地對學生說:“這就是三角形穩定性的特點,你們觀看視頻,并分析如何運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其中的問題。”教師在此對視頻中的內容進行介紹:在視頻中,有一位同學發現椅子不穩固,總是左右搖晃。在視頻播完后,小宇積極地回答:“我們可以在椅子晃動處構建一個三角形結構,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固定椅子。”
二、從游戲處著手,增強數學課堂活躍性
游戲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反復運用數學知識,擺脫“純”教學的枯燥無味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度,讓他們全身性投入到數學知識的海洋中,享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增強數學課堂的活躍性。
例如,在講授“認知圖形”這部分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所觀、所感和所看,感知和表達圖形的特點,增強學生認知圖形的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著手。第一,創設游戲。教師可以創設如下的游戲:一個學生描述圖形的形狀,另一學生猜,統計游戲小組在單位時間內的答題數量。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不能完全說出圖形的名稱。第二,劃分小組。在劃分小組時,教師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將學生的主觀意愿和性格考慮在內,提升小組成員的配合效率。第三,自由練習。教師可以給學生部分時間,讓他們復習各種圖形的特點,并向有問題的學生提供幫助。第四,開展訓練。教師在此對學生的游戲方式作簡要介紹:小韓說:“我們水杯的頂端是什么圖形?”小蘆說:“圓形!”通過運用游戲的方式,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讓學生熟悉圖形的特性,而且提升他們知識的運用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活躍性。
三、巧借合作之力,提升數學教學高效性
學生思維的差異性蘊含著數學學習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拓展對知識的認知,提升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小學數學教師應選擇難易適度的內容開展授課,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獲得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克與千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眼。第一,劃分小組。教師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以及學習水平,提升協作的高效性。第二,創設問題。教師可以創設如下的問題:你們如何用克或是千克表示生活中物品的重量?你們可以觀察生活中物品包裝袋。第三,課堂展示。在再次上課時,教師進行提問。小冉積極地回答:“我們小組通過觀察和討論,一共選找到三種物品的重量:蘋果的重量為200克;乒乓球的重量為2.5克;雞蛋的重量為65克。”通過運用小組合作法,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讓學生觀察生活,而且注重激發他們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并將各個學生的各個觀點進行優化和綜合,得出較為完善的數學答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性。
總而言之,在運用多元化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多些耐心和恒心,尋找學生認知、教學內容和自身教學方式的最大結合處,發揮多元教學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思考帶來的成就感,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為數學課堂的教學添彩。
參考文獻:
[1]沈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新校園(中旬). 2018(01) .
[2]李慧朵.運用多元教學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