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壽榮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高中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正在擺脫以往“副科”的刻板印象,受到了廣泛重視。但得到重視不等于解決問題,高中體育教學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實際參與度比較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既有學生自身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也在于教師教學策略的不完善。本文即從個性化教學策略、教師參與體育活動和加大體育競技比例三個方面,淺談如何提升高中生在體育課程中的參與度,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體育;學生參與;教學策略
高中生學習負擔重,高考壓力大,很大一部分時間精力被各種文化課程所占據,這是高中生在體育課程中參與度不足的客觀原因,導致很多學生把體育課當成放松身心的時間,不愿意進行體育鍛煉。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缺少變化,因循守舊,沒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激情,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對于學業上的壓力,體育教師基本上無能為力,但卻能夠通過努力改變體育課程的面貌,扭轉高中生對體育課的態度,讓他們既能夠鍛煉身體素質,同時也能通過運動來調整身心狀態,獲得綜合素質的成長。
一、對不同的學生采取個性化的教學策略
體育課與其他文化課不同,不僅需要一定的運動智慧,還需要充分調動身體機能,很容易因為某些細微的因素導致學生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比如某位學生很聰明,理解能力強,體力也比較充沛,但身體協調性上存在短板,在短板補齊之前,不論付出多大的努力也很難在一些技巧性運動中取得上佳表現。部分教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完全采取統一的教學手段,使得部分學生的弱勢得不到及時的彌補,總是沒辦法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在體育課上得到的是巨大的挫敗感,自然沒辦法產生濃厚的參與熱情。
針對這一問題,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就是開展分層式教學。在分層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情況有比較清晰全面的了解,明白學生的優劣勢所在,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能夠有效彌補自身劣勢,在學習中獲得足夠的學習興趣與信心。以上文提到的學生為例,其身體協調性比較差,教師可以針對此類學生,增加諸如花樣跳繩、花式運球等項目的練習,幫助他們盡快完善自身缺陷,對他們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鼓舞起他們繼續努力的斗志。
二、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課堂體育活動中
在一般的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活動的主體是學生,這一點本身沒有問題,也是樹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的一種途徑。但是,這并不代表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就應該全程充當一個“旁觀者”或“監督者”。如果教師不親自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只是對學生進行指導,即使教師的態度再和藹可親,也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束縛感,沒辦法完全放開。其實,高中生的身體素質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教師不用擔心在活動中會“喧賓奪主”,應該積極參與進去,拉近師生距離,通過自身的良好表現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例如,高中體育項目中會有足球、籃球等球類運動,為很多學生所熟悉,部分學生可能水平還很不錯。教師可以作為一名普通的隊員,與學生一起打籃球或踢足球,全身心投入進去,充分展現出自己的技術水平。如果出現了失誤,比如被學生帶球過人的時候“晃”倒,也不用覺得“丟了面子”,而是要對學生能夠做出高難度的技術動作感到“與有榮焉”。教師的參與和表現,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示范,能夠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
三、加大體育競技在課堂教學中的比例
相比簡單的體能訓練等活動來說,體育競技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尤其是團體類體育項目,有非常激烈的對抗,氣氛熱烈,不管是場上隊員還是場下觀眾都很容易沉浸到這種火熱的氛圍中。上文已經說過,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已經能夠參與這種較為激烈的體育競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團體競技項目的優勢,加大其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比例,號召學生踴躍參與,在賽場上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把體育課堂變成學生展示自我的一個舞臺,同時也通過比賽來培養學生的競技智慧和團隊精神,把深刻的體育理念傳達給學生。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班內或年級內籃球對抗賽,合理設置一些獎項,組織不上場的學生觀看,為比賽選手加油助威。在比賽過程中,幾名教師可以分別擔任不同隊伍的教練,隨時為學生提供指導,比如加強配合、合理分配體力、注意投籃技術細節等,一切都盡可能貼近真實的籃球比賽場景,促使學生充分調動起自己的運動智慧和身體能力。比賽結束后,教師既要對參賽隊員進行總結講解,也要拿出其中的典型案例,為沒有上場的學生進行分析,鼓勵大家互相交流討論、暢所欲言,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較為飽滿的熱情去追求自身成長。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教學相比小學或初中來說較為復雜,需要考慮各種因素。作為高中體育教師,應該善于揚長避短,發揮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優勢,注意教學策略和內容上的針對性,讓學生能夠比較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體育活動的快樂,這樣才能長久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林思超.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模式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06):58-60.
[2]梁彬.淺談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體育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