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歷史作為一門連接過去和現在的特殊學科,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們必須注重對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對課堂教學藝術進行改進,構建高效課堂,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學習成長。
【關鍵詞】關鍵詞:興趣;高效;歷史課堂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社會學科,它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知識。然而時下,很多高中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我常常會聽到同事們說:“現在的學生真是難教,對歷史一點都‘不感冒’!”“學生的歷史考得真是很糟糕。”我通過與學生的交流發現,許多學生特別是男生對歷史知識是很感興趣的,只是他們不喜歡教條式的、枯燥乏味的歷史課。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傳統的填壓式、滿堂灌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必須對當前我們的教學思維、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進行全方位的轉變。《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教育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上來。”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生能力的培養,如果沒有興趣和主動性,如何培養能力呢?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由此可見,興趣是自覺學習的先導,是快樂學習的前提。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該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構建高效歷史課堂,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一、建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不論什么課程,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據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是否愿意學習一門課程,50%取決于“是否喜歡這位老師,是否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我們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
二、認真備課,充分挖掘教材的“興趣點”
現行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除了正文以外,還提供了大量的材料。這些材料,概括起來可分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和圖片材料三大類。對于不同類型的材料,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其作用。這樣既可以優化歷史課堂教學結構,又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斷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
比如,對于數量眾多的圖片材料,教師可利用漫畫和插圖的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8課《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漫畫插圖《被壟斷組織操控的美國參議院》。這幅漫畫描繪了美國參議院在辯論反托拉斯法時的場面,說明因為壟斷資本已經控制了國家的政治生活,參議院不可能做出對壟斷資本家真正不利的決議。途中的參議院大廳里,坐在議員席位上的是一些參議員,他們在開會時還不時向后張望。站在后排的是一群大腹便便的壟斷資本家,他們形如錢袋的肚皮上寫著“鋼材托拉斯”、“銅業托拉斯”、“標準石油托拉斯”等。這些壟斷資本家從右側敞開的大門走進大廳,這個大門的門楣上寫著“壟斷者入口”幾個字。而在二樓左側,門楣標有“人民入口”字樣的小門卻被緊鎖著。大廳后面的木牌上寫著“這是一個為壟斷者所有、為壟斷者服務的參議院”。通過與學生共同分析總結,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淪為壟斷組織的利益代表者,并干預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這樣一來,既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壟斷組織”,又培養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既教給了學生歷史知識,又教給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既啟發學生如何發現問題、怎樣思考問題,又使學生能夠深刻挖掘表面現象背后的根源。
三、豐富教學方法,“舞動”歷史課堂
1.巧妙導入,抓住學生心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在導入新課上下工夫。富有吸引力、感召力的導入,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但如果每次上課都運用同一方式來導入新課,時間久了就會顯得呆板,學生也覺得枯燥乏味,有千篇一律的感覺,很難激發學習興趣,這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教學的質量。那么,如何讓課堂一開始就顯示出生機與活力呢?結合教學實踐,有幾種方法可供大家參考借鑒:提問法、情景再現法、問題探究法、對比法、討論法、史料分析法等。
2.充分運用教學藝術,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運用現代教學藝術,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在講授《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第二目“羅馬法的發展與完善”時,我采用了創設情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當羅馬帝國的元首“奧古斯都”,穿越時光隧道去思考當時羅馬帝國由于疆域擴大所要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解決問題。通過情景創設,同學們積極思考,都能夠在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回答。這一教學形式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突破歷史,以歷史聯系現實講歷史
現實生活豐富多彩,每天都在發生社會新聞以及大家極為關注的熱點、焦點。教師應從當今社會和學生的生活中捕捉與歷史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現象、情境或者問題,從而更好地解答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導他們更深刻地理解當今的世界,實現歷史的借鑒功能和育人功能。教師還要善于發現這些現實問題與歷史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將它們引進課堂。如講《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時,讓學生結合自己家的變化來理解改革開放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
總之,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歷史、認識歷史、熱愛歷史的燈塔。正如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住歷史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積極培養學生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充滿情趣的歷史課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趙榮輝.淺談歷史教科書中的“材料”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3)期
[2]劉繼偉.思想的交鋒與意義[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5)期
[3]廖春花.提高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策略初探[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