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工作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這點已經得到了普遍共識。為了顯著提升德育工作的質量,很多學校都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希望能夠通過開展德育活動提升德育效果。但是實施過程中會存在管理模式不合理、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不系統的問題,為此班主任需要注重德育工作與實踐活動的充分融合,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用更加系統化、合理化的教學方法,推動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關鍵詞】:德育工作 小學 班主任。
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知識,培養道德素養的關鍵階段,因此,小學班主任不單單承擔了教授學生相關理論知識的任務,同時也要教授孩子相應的知識,教會他們待人接物,使得剛剛接觸社會的兒童可以提升自身的素質、知識以及德行。小學班主任需要充分認識到這點,在班級日常管理以及教育工作中融入德育,開展德育工作,為學生產生良好的道德素養打下基礎。
一、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模式不夠合理
當前,學校在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遵守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知悉相關的規定,主要是依靠教師本身的權威性,利用命令不斷的告誡學生,哪一些行為是不能夠觸碰的,哪一些行為是違反國家規定的。從學生外表看,似乎能夠達到預定目標,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服從學校的相關規定,堅決不做學校不允許的行為,對學校發布的各種學生管理條例也能夠非常熟練的掌握。殊不知,學生所表現出的遵從,更多的是受限于學校當前管理規定壓力,能夠從內心完全將這些規定內化為自覺行為的學生數量很少,更多的學生在校外會依然我行我素。
(二)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式不夠系統
各個學校對于學生所開展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內容以及學生個人發展層面聯系不夠密切,不管是利用政治教育課程還是利用思想品德課程所開展的德育工作都是向學生灌輸各種德育知識,以貫徹落實政治要求為目的,而并非是從學生自身的實際需求出發。此外,學校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所采用方式的系統性不高,多使用教條式的形式向學生灌輸相關德育知識,這種課程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感到厭倦,雖然教師會偶爾穿插一些案例教學,但是這種教學形式采用的頻率很低,系統性與連續性不高,沒有被作為教育的主要形式。通常在案例教學的時候,學生會感到異常的興奮,并沒有將這種教育形式看做是德育教育,更多的是感覺這種方式像是講故事,滿足他們的獵奇心理,這種思維形式會對學生自身德育知識框架完整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緊密聯系實踐活動
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學生將教育內容逐漸轉變為自身認知,同時還能夠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產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知識依靠理論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其和實踐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小學生對于很多事情都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直觀感受以及親身感悟對于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更為有利。所以,小學班主任需要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充分引導學生開展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德育實踐,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比如,小學班主任可以嘗試開展獻愛心、每天做一件好事等實踐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得教師能夠在德育活動的影響下確立更加良好的行為習慣。
除此之外,還能夠召集學生定期組織主題班會活動,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題班會需要秉承藝術性、知識性以及趣味性的根本原則。寓教于樂,使得學生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德育知識。比如,組織實施“爭做文明人”的班會活動,將我國傳統文化與禮儀之邦的思想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教會學生如何尊重他人,并形成講禮貌與懂文明的好習慣。
(二)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因為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心智尚不健全,具備一定的自尊心,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對于教師、父母以及同學認可有著極大的渴望,這對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心靈的保護,防止學生受到打擊,要和學生構建相對良好的師生關系,減小師生距離感,使得學生認可與尊重教師,特別是不能夠通過學習成績劃分學生,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產生對教師的認同感,使其能夠最終接受班主任教育,減少德育工作道路上的阻礙。
班主任需要和學生多接觸與交流,及時發現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并和學生展開溝通,全面掌握班級情況。對于已經存在問題的學生則要選擇安靜的環境與其展開溝通,探究影響學生情緒的因素,并引導學生相處問題解決的方法,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預防。需要對學生展開心理教育,使得學生可以更加勇敢的面對失敗,保護學生自尊性,避免學生遭受打擊。
(三)掌握系統的方法
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要注重轉變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不單單要向學生傳授相應的理論知識,還需要使得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合理的應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把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的融合,使得學生快速的提升道德認知,對提升學生的德育學習效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小學班主任需要轉變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傳授德育知識,增加一些德育活動,鼓勵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培養學生實際能力。合理化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小學班主任更好的傳授德育知識。
結語
小學德育工作對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有著重要作用,德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定的時間。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注重采用激勵措施,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年齡差距以及心理狀態,對不同的學生采用差異化的方法,秉承公正合理的方法,這樣才可以在顯著提升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意識,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 謝懷珍. 淺析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施策略[J]. 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7:167.
【2】 韓英華. 探討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J]. 好家長, 2017.
【3】 王運儀. 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3):155-155.
作者簡介:盧偉霞 出生年月:1980年4月 性別:女 籍貫:廣東高州 學歷:大學本科 專業:英語教育 職稱: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