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傳承優秀文化的問題又一次擺在了大家的面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寶庫,在增加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認同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從擴大文化空間,優化閱讀環境;引入課外閱讀,彰顯文化精神;模擬節日情景,提高表達能力三方面對如何利用傳統節日文化的滲透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素養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傳統節日文化 核心素養 閱讀教學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對于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語文基礎的奠定具有重要作用。為了能夠在傳承傳統節日文化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素養,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并能夠對其進行靈活應用,筆者認為當代教師要更加重視傳統節日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機滲透,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接觸傳統節日文化的時間,從而讓學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提高閱讀素養。而以下,便是對此的一些看法與實踐。
一、擴大文化空間,優化閱讀環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基于傳統節日文化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素養,就不能忽視對其文化空間的擴大。盡管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含有諸多與傳統節日相關的閱讀材料,但是要想滿足教學的需要仍然是不夠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的以傳統文化內容為載體,從學生的閱讀需求出發來擴大文化空間,從而達到優化閱讀環境的目的。
為了能夠擴大小學生的文化空間,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對相應閱讀資源的滲透,以優化閱讀環境。因此,在一次語文課上,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分發了提前準備好的一組閱讀內容,分別為《團圓》《元宵節》《端午節》三篇閱讀文本。之后要求大家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篇文章,并根據學生的興趣偏向進行了分組,從而在擴大文化空間的基礎上優化了閱讀環境。在這一基礎上,我給予了每一組充分的討論的時間,讓大家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習俗和習慣。通過觀察,我發現“春節”小組的學生們談到了鞭炮、拜年、壓歲錢等多種習俗。在積極地討論中,我看到了大家對過年的期待。而端午和元宵小組的學生也紛紛提出來了粽子、元宵等美食。在這一閱讀與討論中,學生們的閱讀素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引入課外閱讀,彰顯文化精神
傳承優秀文化,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小學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為了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全面感知到傳統節日文化的精神所在,教師要積極引入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文章,并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從而借助對傳統文化節日的直接接觸來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利用適當的引導將傳統節日文化的種子散播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并使其盡快萌芽,茁壯成長。
傳承優秀文化不可能限定在狹小的課內閱讀中,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更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材料,帶學生接觸更廣闊的空間。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起對課外閱讀的引入,以借助氣息濃厚的傳統節日閱讀來彰顯出文化的精神所在。因此,在課前,我便提前準備好了一些課外閱讀,其內容大多與除夕、重陽等節日相關,如《溫馨的除夕夜》以及《話說重陽》等。在做好充分的前提性準備后,我邀請學生們對其展開了自主閱讀。一段時間過后,我以自我推薦的形式邀請大家談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并鼓勵他人進行補充和完善。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們不僅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還有效提高了自身的閱讀素養。
三、模擬節日情景,提高表達能力
每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風俗習慣,要想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不同節日的魅力所在,教師可以選擇模擬節日情景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去嘗試進行自主模擬和體驗。同時,為了發揮出集體的力量,并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和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合作討論的時間,從而使節日情景的模擬更加真實、全面,更有助于學生們在思維碰撞與融合中提高自身的閱讀素養。
為了在培養學生閱讀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對節日情景的模擬。因此,在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分發了相應的節日閱讀文本后,我便安排了模擬任務,要求大家根據閱讀中節日的內容進行呈現和創新,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在給予學生充分的排練時間后,我隨即按照順序邀請大家進行了情景模擬。在情景模擬中,有些小組還自己設計了一些簡單的道具,如春節組的窗花、中秋組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等。通過這一節日模擬的方式,學生們的閱讀素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對于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小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與教師教學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聯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起對傳統節日閱讀資源的選擇,盡可能的利用傳統節日文化來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和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永花.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名師在線,2019(19).
[2]樊明凱. 論語文課程中傳統節日資源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價值[D].淮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