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洪軍
摘 要:高效課堂源于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使其在課堂中除了掌握基礎知識外,還可提高綜合能力。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堂,教師想要實現高效課堂,要將所授知識與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其學習興趣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和傳統教育機制有所不同,將學生放在了教學的首要位置,要求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設不同形式的課堂,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汲取數學知識同時提升綜合能力,重點突出學生自主和實踐能力。在本文中,筆者就如何實現高效數學課堂提出幾點個人建議。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致
數學是小學時期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生活化教學方法是新課改提出的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在教學的導入、課堂講授和布置作業等各個環節都可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學習興致,使其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有學好數學,才能為生活提供更好的保證,進而提升其實際應用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認識小數”一節時,說道:“同學們能有沒有測量過身高和體重?”學生齊聲回答道:“測過!”教師繼續說道:“在你測量完總有一個數字來表示我們的身高和體重吧,大家能夠說出自己的身高和體重嗎?”一學生道:“我身高一米一,體重40千克。”另外一個學生道:“我一米二,體重35.5千克。”教師道:“在同學們介紹自己的身高、體重時會遇到1.1、1.2、35.5這樣的數字,大家認識它們嗎?”學生搖頭,教師道:“雖然我們都能夠說出這些數字,但是如果寫出來,大家都不認識了,我們稱這樣帶有圓點的數為小數,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小數。”學生一聽,來了興致。教師隨即將超市購物時各種物品價格展示給學生,使其通過認真觀察掌握什么是小數以及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采用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不同于語文科目,具有特殊性和抽象性,教師如果按照課本內容講解給學生,他們對某些知識難以理解,進而產生厭學心理。數形結合思想隱藏著兩個主要思想——“數”與“形”,數學教師在授課時采用數形結合思想,既能夠利用簡單的圖形、文字和符號做出形象的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也可通過數字描述圖形,將圖形表達意思簡單化,進而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分數除法”一節時,說道:“同學們,假如你過生日剩下五分之三蛋糕,剛好鄰居小伙伴到你家做客,你如何將蛋糕平均分給三個小伙伴呢?大家嘗試計算一下每個小伙伴能夠分到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學生立即展開計算和討論,教師隨即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并且平均分成五份,將其中兩份涂上陰影,問道:“同學們陰影部分表示幾分之幾?”學生道:“五分之二!”教師隨即拿起粉筆,又將剩余的五分之三平均分為三份,并將其中一份涂上陰影,問道:“蛋糕剩余的五分之三平均分為三份,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一份占多少?”學生道:“除法!”教師隨即寫出“3/5÷3”,說道:“同學們會計算嗎?”學生搖頭,教師隨即將引出“3/5÷3=3/5×1/3=1/5”,并說道:“分數除法計算方法和分數乘法有著一定的關聯,我們可以將除以一個數,當做乘以一個數的倒數。”學生瞬間理解了算式的含義。教師通過采用數形結合思想展開教學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致,還能夠使其通過數與形的相互轉化關系,提升思維水平。
三、巧設探究式課堂,提高學生參與度
探究式課堂一種較為開放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實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在課堂中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小學數學思想較為活躍,探究式課堂能夠滿足其成長需求,教師如果在課堂中使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使學生自己通過探索得出數學結論,能夠加深印象,并對數學探究產生濃烈的興趣,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講授“角的度量”一節時,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射線和直線三種類型的線段,說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三種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并且根據課堂內容說出它們的名字。”學生立即展開激烈的討論,有人說道:“第一條線比第二條線多一個端點,比第三條線多兩個端點。”另外一個學生道:“三個線都是直的!”還有人根據課本內容提示,說道:“第二條線有點的一端不能延伸,而沒有點的一端可以無限延伸。”教師隨即根據學生討論結果,以表格形式將三條線的特點呈現在他們眼前,并帶領大家共同總結出了其中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使其加深對線段、直線和射線的認識。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巧設探究式課堂,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既能夠提高他們學習興趣,又能夠培養其認真觀察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其后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四、借助實物演示教學,鍛煉學生理解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多數老師喜歡使用教具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通過教具理解所學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改變著學生學習習慣,但實物演示教學法依然受到廣大教師青睞,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時,將實物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產生直觀認知,并且根據實物提出一些問題,使其通過觀察實物或者動手操作,有效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解題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圓柱的表面積”一節時,拿著一個奶粉桶,問道:“同學們,大家還記得這是什么圖形嗎?”學生齊聲道:“圓柱!”教師道:“那還記得它有什么特點嗎?”一學生說道:“圓柱有兩個圓形底面和一個側面組成。”另外一個學生補充道:“圓柱側面展開圖為長方形。”教師道:“非常好,大家對圓柱體還有一定的了解,那如果想給圓柱形奶粉桶涂上油漆,并且知道每平方米需要涂料用量,如何計算出總共需要多少油漆嗎?”學生立即展開思考,有人提出疑問:“那奶粉桶的半徑和高是多少呢?”教師說道:“同學們可以上來進行測量。”學生道:“如果知道了圓柱的地面半徑和高,就能夠求出圓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將兩者加起來后乘以每平方米所需涂料就是總共消耗涂料體積。”教師隨即帶領學生共同總結出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即可。學生通過觀察實物,不僅能夠提高理解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習效率。
五、創造游戲化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游戲化課堂不僅能夠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課堂的枯燥與乏味,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創設有趣的游戲課堂,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并且想方設法地完成游戲,并且在游戲中收獲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展示出一個平行四邊形,說道:“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每個小組抽出一人作為村長,將這塊平行四邊形土地平均分給小組成員,使得每人獲得的土地面積一樣大。”學生立即動手操作起來,各組村長代表卻發起了愁,其中一個組長跟小組成員說:“村民們快來跟著我一起想想辦法吧,免得最后少分了土地。”逗得其他成員哈哈大笑,并且積極地參與到其中獻計獻策。經過各小組商討后,教師請各個村長展示出小組分地策略,最后由全體成員判斷出哪個村長可以成為“最公平”的村長,最終再針對各個小組匯報情況進行總結,引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教師通過游戲化課堂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多種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鍛煉學生思維,使其成為新時代的綜合能力強、核心素養高的青少年。
參考文獻:
[1]裴宏帥.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7(4):81-81.
[2]嘎瑪.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新校園(閱讀),2015(9):24-25.
[3]佚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5(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