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自立 范巖
【摘要】:當代大學生處于就業難的困境當中,面對這一困境,應從政府角度、高校教育以及學生自身三個角度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政府應從如何制定創業法律法規、規范就業市場、改革戶籍制度;高校教育要從高校教學的種種模式、高校教師的教育和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設置入手;學生自身從學習、心理健康、素質培養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就業;創業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
當代大學生處于金融危機過后,全球經濟復蘇的階段,就業一直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是重要的話題之一,每到畢業季來臨之際,“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壓力空前巨大”等聳人聽聞的話語就會透過各種媒體傳到人們的耳朵里。中央政府在合理宏觀調控經濟的同時,還時刻關注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積極出臺各種行之有效的政策鼓勵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但是真正創業的大學生依然鳳毛菱角,在整體經濟出現下行、就業艱難的環境中研究當代好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對推進當代大學生就業持續健康發展和促進大學生資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社會推動政府政策的制定、高校開展教育教學以及大學生自身自我認識的角度詳細分析當代大學生為何面臨就業難的問題,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研究出當代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更好的保障當代大學生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實現其人生價值,提高就業競爭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社會的原因
第一,社會市場缺乏制度保障,就業市場中存在諸多不合理,不規范的現象。部分大學生并非通過正規的用人單位進入職場,這不僅影響用人單位的工作質量,也擾亂了就業市場的正常秩序。第二,戶籍政策的局限性。很多當代大學生向往北上廣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可以提供好的就業機會和學習環境,但是往往受限于戶籍的影響往往這些人難以如愿,錯過了很多好的就業環境,大大的打擊了就業大學生的就業信心。第三,創業政策缺乏保障。鼓勵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是現階段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上上之策,但是政府思想不解放,很多政策不能貼合實際,缺乏必要的保障,難以落實到實處。
(二)高校教育教學的原因
第一,高校應開始創新創業課程。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習好的本領才能在未來的就業當中具有較好的競爭力,我們的高校強調應試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習實際技能的重要性,高校應開始貼合實際的創新創業課程,讓我們的當代大學生在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的時候就能走好這一腳。第二,加強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教育問題,但是在素質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時候卻出現了困難重重,歸根到底是缺乏重視。未來的就業的比拼不再單純是知識的比拼,更多的是綜合實力的比拼,因此,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忙于擔任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工作,還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獨生子女現象。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我國計劃生育推行的高峰期,校園內獨生子女比重高,正因為獨生子女的特殊性,其自身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如缺乏獨立性、耐勞性和責任感。大學生要自身努力克服這些問題和不足,做好自身的管理和約束。第二,眼高手低、啃老待業現象嚴重。當代大學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認知,出現盲目自信、或者過度理想化,對一些工資少、環境差的公司根本不予考慮,且缺乏進取心,缺少吃苦耐勞的決心。
三、推進大學生就業的對策
(一)社會方面
第一,社會市場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杜絕不合理,不規范的現象。建立健全用人制度改革,使我們的當代大學生可以順利進入職場,在進入職場前做好響應的培訓和教育工作,使其在個人技能和心理上都能很好的適應職場的環境。第二,開放戶籍管理制度。讓更多更優質的大學生有機會到北上廣一線城市進行工作學習,并做好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疏導,使其對其他低線城市有信心,在這里也能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第三,對創業者進行政策上的保障。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政府要解放思想,制定貼合實際且行之有效的政策,幫助當代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
(二)高校角度
第一,高校應開始創新創業課程。
高校減少應試教育開設相應的創新創業課程,輔導員應加強就業知識學習,提高業務能力。高校教育方面要定期的給予輔導員相關的就業培訓機會以提升輔導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業水平。第二,高校教育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是學生的自我分析。通過分析,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性格、興趣以及優缺點等有了醒目的認識,有針對性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和職業。第三,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學校也需根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多地向大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加重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在課程中的占比。第四,加強素質教育。對于素質教育的問題不能只單純的掛在嘴邊,而是要更好的落實到實處,讓我們的學生提高其綜合實力,在整個社會競爭的大潮當中能夠站穩腳跟,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為自己能夠實現個人價值而不斷奮斗。
學習好的本領才能在未來的就業當中具有較好的競爭力,我們的高校強調應試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習實際技能的重要性,高校應開始貼合實際的創新創業課程,讓我們的當代大學生在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的時候就能走好這一腳。第二,加強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教育問題,但是在素質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時候卻出現了困難重重,歸根到底是缺乏重視。未來的就業的比拼不再單純是知識的比拼,更多的是綜合實力的比拼,因此,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忙于擔任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工作,還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大學生自身的角度
第一,當代大學生要提高自我要求。要提高自律,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對大學生活有合理的預期,制定明確的階段性計劃,不做盲目的事情,告別手機、電腦等游戲的束縛,將精力投入到文化知識的學習當中。第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當代大學生應調整心態,放低姿態,先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工作上要由淺入深,循循漸進。通過在任職工作中的鍛煉,明確了擇業的方向,這樣在以后的求職中就有了目標性。第三,自高自我認識,認識自己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往往更好的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更好的在未來的就業環境當中立足。
參考文獻:
[1]謬友銀.走進《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N].吉林日報,2015-12-19(006).
[2]高丹.論我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完善[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178-179.
[3]泰雷,李剛.淺談高校輔導員的能力提升與大學生就業指導[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