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鋒
摘 要: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小學數學的整理與復習課在數學課堂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必須徹底改掉過去的傳統練習課了。為此,我想談談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動手、概括等一系列教學途徑和手段,激發他們積極探索的興趣和熱情,教給他們整理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指導下,采取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提高整理復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整理復習;學生興趣
一、營造復習氛圍、突出整理復習的重要性
復習就如長跑最后的沖刺階段,它是區別于平時學習的新型的學習階段。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機械、重復、單調的現象。我們應用心去營造良好的復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復習的熱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數學練習的選擇權還給學生,使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練習重點,使他們都能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想學、愛學。
在學生整理所學知識前,要讓他們明確整理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理知識的學習過程??梢圆扇」适路ǎ缰v華羅庚的故事,介紹他的“厚薄互換”讀書法;或采用比喻法,如把所學的知識比喻為一顆顆珍珠,而整理復習就猶如把這些珍珠串在一起,穿成一條美麗的項鏈等;讓學生明確復習整理的重要性。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就會有強烈的學習需要,那么其整理復習的效果也就比較好。
二、注重整理復習的方法性
如何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這是策略性知識,必須經過習得規則、變式練習和規則支配自己的認知活動三個階段。首先讓學生明確整理的基本規則,就是想一想所學過的單元里有哪些概念、公式、計算法則等,這些概念的關系是怎樣的。接著,想一想知識間有什么聯系,對每個知識點都理解了嗎,能舉例說明嗎,容易混淆、弄錯的是哪些知識,有哪些典型的題是一定要弄懂的。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溝通其縱橫聯系,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分析自己的學習情況。了解對哪些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對哪些知識還存在理解問題,對哪些知識有些遺忘。然后再有針對性地整理復習,掌握每個單元的知識結構,抓差補漏。如,學生整理三年級數學教材中長方形的面積這一單元,就要掌握面積的含義、公式、計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和換算;并與以前學過的周長的概念和公式相對比,找到典型的題目如一般的求面積的題,還有綜合性的題如鋪地磚的問題,以及容易出錯的題等。學生通過多個單元知識的整理復習及其變式練習,在整理復習中互相學習,就會逐漸地掌握整理復習的方法。從而進入到以規則支配自己的認知活動階段,對整理復習就會感到得心應手。
其次掌握多種多樣的表達呈現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網絡,找到知識間的聯系,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整理復習前,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內容教會學生一些表達呈現方式,如氣泡圖、邏輯框架圖、樹狀圖、表格和圖文結合等表達呈現方式。
學生學會這些表達呈現方式后,可以根據內容和自己的喜好來選用。如,整理約數倍數的有關知識,用邏輯框架圖比較好;整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用表格或氣泡圖等比較好;整理有關幾何知識時,用圖文結構比較好。這些表達呈現方式,讓學生自己整理之后,通過觀察、對比來進行篩選。豐富的表達呈現方式令人賞心悅目,無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三、聯系實際,突顯整理與復習課的實踐性
整理復習課的練習設計應區別與并高于新授課,不能停留于新授內容的簡單重復,要充分體現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延伸性,讓學生得到新的、更深層次的發展。因此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設計練習,巧妙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整合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現實具體的情境中用數學,在活潑愉快的氛圍中達到放飛學生思維的目的,同時也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我們還可適時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讓學生明白在今后的學習中,多考慮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方法,使所學知識更多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四、發揮教師的主導性
對學生整理出來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補充完善,找到知識間的聯系。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通過讓學生整理,教師了解學生還有哪些不懂或一知半解的問題,哪些綜合性的問題需要掌握,哪些容易出錯的問題需要強化等,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重點的、有針對性的復習。
總之,要上好一節整理復習課是需要我們付出比準備一堂新授課還要多的心思和努力,因為它是對一個知識體系的回顧、梳理、歸納、應用和提升。我堅信,只要我們在新課標的這個大環境大背景下用心的去立足課本、立足學生、立足課堂,我們一定可以將整理與復習這一傳統課上出春天般的色彩。
參考文獻:
[1]賴定蘭.簡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整理與復習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6):201.
[2]鄭碧玲.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提高“整理與復習”教學的有效性[J].新教師,2015(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