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佃虎
摘 要:在智能手機廣泛普及、網絡覆蓋高度發(fā)達的時代背景下,全國范圍內大規(guī)模推進微課程等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的條件也越發(fā)的成熟。所謂微課程,其實是一種非常靈活多樣的微型視頻課程制作方式,它可以借助智能手機和攝像器材等硬件,搭配各種視頻軟件、東華軟件和后期剪輯處理系統來進行制作,是眼下非常流行的一種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本文對微課程制作的幾種方式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對各界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培訓類機構人士制作微課程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關鍵詞:微課程;制作方式;分析與比較
引言:
自從當年多媒體課件進課堂以來,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課程的制作方面已經越來越靈活了。微課程正是這種趨勢的代表。我們都知道,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現場教學性質的,不管老師講授多么精彩,板書多么漂亮,內容多么的珍貴,這堂課過去了可能就留不下任何的記錄。這對于學生、老師來說都是一種資源損失。而微課程則是一種通過智能手機等數字工具進行錄制、編輯、處理的新型教學方式,它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廣泛傳播、持久留存,更可以在各種渠道隨時隨地的播放,大大超越了現場教學的局限。當然,微課程的制作也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才能達到更好的課程質量。
一、幾種主流微課程制作方式探討
1.1微課程的影像攝制和后期剪輯。采用智能手機或者專業(yè)的攝像器材等進行課程的攝制與后期剪輯處理,這是當前制作微課程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這種方式在工具方面擁有更充足的條件,智能手機人手必備,而專業(yè)的攝像機等設備在教育培訓類機構也比較常見。至于微課程的后期剪輯處理,在網上就可以直接下載很多免費的后期剪輯軟件[1],而且在軟件的剪輯與操作處理方面也沒有太大的難度。對于微課程這種以教學為主要目的,不特別苛求觀賞性以及畫面表達、旁白、音響效果的作品來說,一般人即可熟練上手,不存在技術方面的問題。
當然,這只是從初級的影像攝制和后期剪輯處理來看。如果想要做到很高質量的微課程,那也是需要用到大量專業(yè)器材和技術的。比如專業(yè)級的錄音棚,比如專業(yè)級的攝像器材或者燈光道具,再比如專業(yè)級的圖像分析、影音處理系統以及專業(yè)的影視后期制作團隊等等。他們的參與對于提高微課程的質量水準顯然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1.2采用屏幕錄制的方式進行微課程的制作。和傳統課堂講座、授課的方式不同,微課程的講座很多時候只需要一臺電腦即可完成。因為很多電腦都有錄屏的功能,網上也有很多錄屏專用的軟件可以使用。通過錄屏的模式,老師、教育培訓工作人員等只需要在電腦上進行操作,即可以電腦屏幕為媒介進行微課程的錄制[2]。這種錄制模式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為很多資料可以直接存在電腦里面,講課人員自己就可以操作,不需要設置攝像機或者安排道具,也不用尋找場地等等。只要講課人員對于各類課件或者相關資料的準備比較充足,在講課的時候不要來回反復的切換界面或者花費大量時間查找資料影響收看效果就可以了。
1.3采用軟件來合成微課程。隨著以各種動畫特效及其編輯處理為載體的專用軟件的大量出現,采用動畫的方式來制作微課程也成為主流趨勢。比如我們通常比較熟悉的Flash軟件,或者ppt軟件等,都可以支持動畫合成操作。如果追求多功能一些的,還可以嘗試使用Maya軟件進行影視合成制作。不僅如此,網上關于動畫微課程的素材資料也非常多,這也給我們實際制作微課程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條件。
1.4多種方式混合使用制作微課程。事實上,由于微課程的制作并沒有特別嚴格的規(guī)則方面的要求,很多人在進行課程制作方面也比較靈活隨意,甚至會將多種方式組合起來。比如有的微課程,先用攝像器材進行常規(guī)拍攝剪輯,而在實際道具或者設置條件達不到的情況下用合成軟件來補充。通過多種方式的組合,制作微視頻的效果更富于變化。
二、不同微課程制作方式的比較分析
2.1上手難度的比較。對于不專業(yè)從事影視動畫或者影像處理相關業(yè)務的人士來說,在選擇不同微課程制作方式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難易度問題。
軟件功能太龐大或者操作門檻較高的話,可能并不適用。在操作的難易度方面,屏幕錄制的方法難度應該說最低。因為只要有一臺電腦,有一個錄屏功能,那就可以操作了。
而采用智能手機等進行課程的錄制和后期剪輯處理的話,相對來說要復雜一些,但不特別講究特效或者課程內容不是很龐雜的情況下,操作的難易度也還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至于通過動畫軟件進行合成,這個需要有比較熟練的動畫設計方面的知識才能制作,如果是個人操作的話,難度是比較大的[3]。
多種方法混合的方式,這個當然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設計功底、專業(yè)器材等各方面都有更多的要求,是幾種微課程制作路徑中復雜程度最高的,難度最大的。
不過,各種微課程制作方式因其使用的軟件、平臺不同,也有不同的格局優(yōu)勢和特色。因此不能單純從難易程度來選擇制作微課程的方式。
2.2各種微課程制作方式的適用人群。制作微課程的方法有很多種,但不同方法所用到的工具不同,所需要的技術也不同。因此,相關人員要充分了解不同微課程制作方式的特點,以選擇對自己最合適的方式。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采用智能手機、攝像機攝制剪輯微課程的方式,這種方法的適用面是比較廣泛的。畢竟智能手機普及度最高,而家用DV或者專業(yè)級的攝像機也比較容易買到。至于簡單的后期剪輯,有很多軟件都可以做到,一般教師群體都能使用。
錄屏的模式同樣是大部分人群都能操作的。它只要電腦和錄屏功能即可實現。不過錄屏是以屏幕為載體,因此它不需要外部道具等的參與,這既是優(yōu)勢,也是一種局限。對于大量使用PPT或者圖片、電子文檔等資料的微課程,或者需要非常細致的展示相關內容的課程,錄屏方式更加適用。
至于以flash動畫等方式合成制作微課程的模式,它對于軟件操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能還是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適合程序人員、動畫設計人員或者對此類軟件比較了解的人群。
如果是借助大量的攝影攝像器材、后期處理設備、影音設備等去制作微課程,這個的適用人群就比較局限了。一般只有專業(yè)的課程制作中心、研究中心或者課程創(chuàng)意設計團隊才能有足夠的設備資源、資金條件去做。
2.3不同微課程制作方式適合的內容主題和課程形式有所差異。錄制與剪輯的處理方式適合實際場景的攝制記錄,不過當然是專業(yè)級的錄制和剪輯處理會帶來更好的視聽效果。而合成軟件比較適合用虛擬動畫來呈現的內容,不需要實景道具等的融入,或者用來制造一些實景難以達到的效果。屏幕錄制的方式更適合在PPT等電腦上進行的操作,它是以現有的圖文資料為主來進行授課,不具備太強的空間感。而多種模式混合使用的話,對各類主題的實用性都比較強。
三、總結
微課程的制作,有多種途徑可以選擇。不過每一種制作方式的特點、難易度各有不同,適合的課程內容和主題也不同。因此老師在選擇課程制作方式的時候應當多加考慮,不要盲目去操作。
參考文獻
[1]呂米佳,羅思瑜,梁泳愉.微課視頻制作方式分析與比較[J].新媒體研究,2015,(4):36-37.
[2]李俊紅.微課程制作初探[J].基礎教育,2014,(7):56.
[3]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