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
摘 要:如今小學美術學科素養的教學改革已經悄悄的來臨,專家提出了美術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其中包括圖像識別、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五個方面。如何將美術知識轉變為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真正的理解美術的含義,真正的能夠通過美術學科發現問題,并且利用學到的核心素養解決問題,是當今美術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學科素養;含義;培育路徑
【引言】美術學科的學科素養與其道的五部分之間密不可分,培育小學生的學科素養需要從實踐入手,找到理解圖像的思維方法,提高對審美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活躍性與思維能力,增強美術作品的表現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培育創新精神;體會不同作品的美術含義,構建小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
一、小學美術學科素養的含義
1.小學美術學科素養的含義
圖像識讀是美術學科的基礎方面,它的內涵是對美術作品中的不同元素進行識別,并且要求學生能夠將這些元素相互聯系,進一步的分析,從整體上對這些元素的構成,色彩,等特點進行辨別,通過多樣化的表述方式,發現這些圖形中帶來的信息,并且能夠真正地了解它的作用與價值。圖像識讀是美術學科的基礎部分,只有將圖像識讀真正的運用好,美術學科的素養才能逐漸的建立。
美術表現是針對學生的美術專業技能方面提出的,它主要以教材中和課標中要求的內容為基礎,利用多媒體等新技術與美術相結合,創作出更多的視覺效果,讓同學們經過課堂上的美術學習,能夠鍛煉創造美術作品的思維,并且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多種元素,運用一定的美術表現手法,在美術作品中,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并且能夠聯系我們的生活,將美術作品與生活相連。
審美判斷是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評判,主要鍛煉學生如何鑒別優秀美術作品。審美判斷是一個依靠學生主觀進行運作的部分,需要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去判斷。經過美術課的學習,學生都可以積累出一個審美判斷的經驗,可以在平時生活中發現美,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認知。在審美判斷的鍛煉以后,學生可以通過正常的審美觀,對生活中的事情進行判斷,并且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審美觀點行程后,學生還會自主的用審美觀點,美化自己的生活。
創意實踐是用創新性來指導實踐生活,用獨特的方法來解決現實問題,讓學生在看待問題時有更多的想法,而不是單一的死板思考問題。在這種鍛煉下,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發散,會產生一些有意義的思維成績。創意實踐可以讓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可以自己鑒別和挑選性的學習美術作品中的創意與特征,或是一些美術手法,通過自己的,大膽的設想,創作出更加優秀的美術作品。
文化理解是指從文化的角度來理解美術作品,分析美術觀點。文化理解可以讓學生逐漸地認同中華優秀的文化化,也尊重世界上本化的多種多樣。文化理解是要求學生可以認真對待文化與美術之間的聯系,能夠形成獨特的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自豪感,同時還可以接納外國的優秀美術作品,尊重全世界的藝術家對其作品的創作過程和對文藝界的貢獻。
2.美術學科五種素養之間的關系
美術學科中的五種素養相互聯系。美術是一種通過視覺來了解藝術品的過程,因此只有首先獲得了一定的視覺圖像,才能夠有發現美的路徑,所以視覺形象是美術學科素養的基礎和根本。在獲得了視覺形象以后,通過辨別圖形和培養美術創作意識,對美術作品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通過創意實踐和審美判斷,發現美術作品的獨特性。所以我們倡導在美術教學中運用美術學科素養進行教學,美術學科的素養為美術學科指導教學過程,指引正確的方向。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方法和內容的選擇十分重要,要注意好五個素養,前后的連續關系,做好相互協調的準備工作,便于在課堂上更好的為學生進行講解和教授。
二、小學美術學科素養的培育路徑
1.探究圖像識別的思維方式
美術的基礎鍛煉要從日常開始,以課本為基礎,在日常過程中向學生慢慢教授圖像識別的方法,發揮教師在美術課堂上的引領作用。同時教師也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美術素養意識,在教學中做到無聲的滲透,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圖像識讀的主動性的意識,讓學生自主地去欣賞更多的美術作品。例如在油畫開國大典的欣賞課程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對整幅畫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讓學生對畫中的描繪景色進行闡述,然后讓學生自己探究關于這幅畫的繪畫手法,告訴學生通過傳統工筆重彩的方式,加強色彩的對比度,渲染了節日濃厚的氣氛。最后讓學生感受這幅畫帶來的更深的含義,理解中華人民奮斗的歷史與中國人民堅定的信仰。這就在日常的教學中,既讓學生學習到了美術作品的繪畫,又讓學生增加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思想的境界。
2.增加思維的靈活性
學生的學習美術生涯要短很多,但是在美術的作品中,我們往往能發現小學生的想象力更加豐富。我們要利用好小學生想象力豐富這一特點,再加上當今的科技產品,創作出更加新穎獨特的美術作品。我們要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學生想法的基礎上加以指導,讓學生的美術作品更加優秀。
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學生在行程審美觀的過程中,與教師的指導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因為不同的環境等形成不同的審美觀點,并且對自身周圍的事物進行獨有的審美判斷。現在學生的心里年齡成熟的比較早,小學生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需要教師經常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小學生對于美的辨別可能存在一些誤差,作為教師要及時糾正,并且通過一些美好的作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同時升華自己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培養,積極樂觀,向上健康的觀點。
4.幫助學生建立創新觀點
藝術作品離不開創新,無論是美術的學習過程,還是創作過程,都離不開創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用一種教學方法,只能交出模式化的學生,將學生的美術思想扼殺在搖籃里。我們要因材施教,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不同的個性,分析每一名學生的特點,是一名美術教師應該具備的責任。在教學中,美術教師不應該只將眼光放到國內的作品中,還應該適當的向學生拓展國外的繪畫作品,讓學生博采眾長,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產生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對美術作品產生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在這樣的基礎下,慢慢積累的美術素材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創新素材,真正的能讓學生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
5.豐富精神層次的美術意識
美術作品承載了其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與作者創作時所處的環境,時代等等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不同環境下的創作者會創作出不同的美術作品,每一個美術作品的內涵,也就因此產生了不同。教師在日常講授美術技巧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講述作品的發展背景,通過文化的背景,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產生更深的理解,感受美術作品帶來的意境,逐漸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產生自己的看法,給學生一定的自我思考時間。
【結語】美術的學科素養教育是美術教學的重中之重,目標是培養一個能夠認識美發現美的當代學生,讓學生不僅僅具有美術能力,還要讓學生感知美的情感,美的品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積極向上的生活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殷麗君.淺談核心素養本位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55.
[2]張敏.中學美術學科在核心素養培養體系中的作用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7(18):82-83.
[3]張啟梅.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生美術教育教學效果創新對策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