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爾平
摘 要:20世紀初,中國教育體制向德智體美勞五個方向全面發展。體育教育作為新時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體育課是唯一一門無差別的從小學一路陪伴我們進入大學的科目,他對我們的意義不再僅僅只是成績單上的數字,而是成為了一種精神文化,一種力量源泉。
小學的體育教育主要培養孩子的體育熱情和參與度,各種體育活動都相對靈活,氛圍輕松,考核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到了初中以后,教育部開始要求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嚴格的測評,體育課慢慢向制度化轉變。學生們不得不被動的接受老師的教學安排,按部就班的進行體育活動,自由鍛煉的時間被無情壓縮,激起了一部分學生的反對情緒。于是,越來越多的體育后進生浮出水面,讓老師無從下手。今天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對初中體育教學中轉化體育后進生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育 后進生 策略研究
一、擺正心態,正確看待后進生的優勢
其實很多后進生不喜歡體育運動并不是因為先天能力不足,據調查,由于智力因素和先天疾病無法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生只占總體學生的15%左右,大部分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拖后腿的原因幾乎都是內心抵觸、根本懶惰、體能不足、性格自閉、家庭因素以及學校因素等。所以,老師在培養體育后進生的過程中,一定要擺正心態。平時多觀察后進生的課堂表現,了解清楚他更喜歡完成哪方面的體育活動。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向同學,班主任老師詢問這名同學的基本情況,性格特征,學習表現等,對這名后進生進行全方面的分析,找出他不喜歡體育運動的根本原因,再從這個根本原因出發,耐心的處理這個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切記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堅決不能隨意辱罵、嘲笑、嫌棄后進生。在得到初步的分析結果后,可以從后進生的興趣點出發,鼓勵他多參與這類的活動。同時安排在體育課上比較活躍的同學,帶動后進生的課堂情緒。平時也要放下架子,多融入到學生中,充分挖掘每個后進生的特長,為他們推薦匹配的體育項目,幫助后進生快速的找到信心,改變對體育課程的態度。
二、因材施教,持續跟進后進生的心理變化
記得有一部印度電影,叫做《地球上的星星》。電影的男主角是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他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受盡老師的白眼,同學的欺負,甚至還被父親嫌棄。雖然男主角根本沒辦法識文斷字,但是他在畫畫上天賦異稟,班主任老師發現了男主角的不同,并嘗試著走進他的世界,經過多次努力,班主任說服了孩子的父親,鼓勵孩子畫畫,最終孩子在美術方面取得非凡成就。
每個孩子都是掉落在地球的一顆星星,只是有些孩子暫時被塵埃掩藏了光芒,老師就是那個掀開濃霧見光明的使者。有些孩子并不是對任何體育項目都擅長,有可能他對打籃球比較拿手,長跑卻讓他頭疼;有可能他跳遠比較厲害,跳高卻排名最后。許多體育后進生都是由于沒有找到自己的長處,老師沒有因材施教,導致他們的短板非常明顯,這嚴重打擊了他們的自信,讓他們從骨子里認為自己根本就不是練體育的那塊料。這種對自己的消極偏見,會在未來一直影響他們對體育的看法,使得他們畏懼上體育課,積極性低。因此,老師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為他們制定合適的課業安排,讓每個學生愛上體育運動,享受體育運動。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很多體育老師的資歷很高,專業性也強,就是偶爾太高冷,讓人親近不起來。大部分學校一周才上一兩次體育課,臨近期末那段時間,體育課更是寥寥無幾。本就難得一見的體育老師,到最后神龍見首不見尾,一學期下來,很多同學連體育老師叫什么都記不住。更恐怖的是,體育老師隨時換,幾年下來能把人繞暈。所以同學們對體育老師的印象多半都停留在說話方式和外貌特征,很少有體育老師能和學生打得火熱。體育老師帶的班也比較多,一般除了學生干部的名字,其他人也不太熟悉,平時管理起來也相對吃力。學生與老師之間缺少互動,除了上課之外幾乎零交流,很難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
說實話,學生還是很期待老師能主動靠近的,特別是一些后進生,需要老師花更多的心思去引導。老師對學生付出的精力越多,學生越能體會到老師的不易,不僅會在課堂上賣力的配合老師,提高積極性;還會自主尊重老師,拉近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一位好的老師,必須懂得如何悄無聲息的融入學生的圈子,成為學生的朋友;必須懂得如何巧妙聰明的指出問題,讓學生改正錯誤;必須懂得如何收拉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以多變的教學和學法提高學習效果
最近網上特別火的學生集體課間操,學生運動會開幕式都讓人眼前一亮,不得不大呼現在的孩子“真會玩”。越來越多的流行元素融入死板的體育賽事,融入機械化的課間活動,同學們伴著潮流動感的音樂,跳著整齊劃一,嘻哈逗樂的舞蹈,完全顛覆了大家對體育活動的認知。現在的體育活動,正在以人性化為主,個性化為輔的形式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在那些視頻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朝氣,陽光,團結和凝聚力,視頻中的有些孩子,可能就是那個常年躲在角落,害怕上體育課,不喜歡做運動的體育后進生,但是當上體育課不再是一種任務,一種考核的時候,他們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努力去嘗試,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因此建立健全多樣化的教學和學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自主參與的積極性,是我們體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結語
體育教學從古至今,都是一門重要的輔助學科,尤其在現在這樣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大環境中,更是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中學階段正是一個孩子步入青春期,性格叛逆,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初中生常常是最讓老師頭疼的一批孩子,特別是在體育課這種放生的課堂環境中更難以管理。體育后進生是體育老師職業生涯中難以避免的群體,這群孩子自由散漫,沒有積極性,成績拖后腿,總是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有些老師遇見這樣的學生,要么直接放棄,要么嚴厲約束,很少有人放低自己,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去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去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希望有更多的體育老師,能意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能在學生放棄自己的時候依然鼓勵他們去做自己適合的事情,依然能夠全心全意的幫助他們改變現狀,在體育學習中找到樂趣,不再做邊緣化的垃圾學生和體育困難戶。我認為,體育老師最重要的職責不僅僅是教給學生體育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勇往直前的體育精神。
參考文獻
[1]丁智均. 淺談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轉化體育后進生的策略[J/OL]. 學周刊,2019(19):160[2019-06-30]
[2]李艷玲.體育課程論[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20
[3]劉志華. 芻議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J]. 當代體育科技,2015,5(3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