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霞
摘 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每年的資金投入也日益增加,不斷推動著教育方式以及改革的進程。這不僅代表了國家對于高學歷人才的需求,也代表著國家對全方面發展的人才的需要。對政治學科在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教學創新,為的就是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創新;核心素養;
引言:政治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學生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政治課程的核心素養就是人的價值。無論是法制意識、政治方向還是在思想政治生活等方面,都是政治課程所涉及的領域。高中政治課程的目的,是在各種政治理論、觀點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接近生活,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1、以政治認同為政治教學的根本任務,實現教學創新
1.1教師要有政治自信和理論自信
政治自信與理論自信是“四個自信”中的重要內容,高中政治教師應該具有自己的政治自信以及理論自信。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課是對高中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行塑造的重要課程,政治教師在此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肩負著對青少年進行以理論基礎為依據的與核心的教育重任。要想正確的引導教育高中學生,首先政治教師本人必須要具有堅定的政治自信與理論自信,只有這樣對青少年的政治引導才能更有說服力。
1.2教師要實事求是,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教師是每一位學生的領路人,也是每一位學生的標榜,教師如何言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一代學生的道德與品性。在新時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更多的希望老師與同學們成為朋友,能夠實事求是的進行教學。尤其是在政治課程當中,對于教師實事求是的要求將會更加嚴格。政治課程是基于政治理論之上的對學生們的思想政治等多個方面進行引導的課程,每個學生也都有自己的思想,當教師在某些問題當中無法解答時,學生更希望的是教師能夠承認其對該問題的模糊,而非牽強引導。只有能夠做到實事求是的教師,才能夠贏得學生們的認可與尊敬,提高學生們的政治認同感。
1.3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形成政治認同
所謂政治認同,指的是人們在某一成長階段,某一時期,能夠確定一種身份,并以該種身份應有的責任感進行活動,規范自己的行為。政治認同既是一種情感的歸屬,也是思想上的一種歸屬。在高中階段的政治認同包括體制的認同,政黨的認同以及基本價值觀、文化的認同。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遵守校規校紀,對國家和社會的基本價值觀能夠給予認同,這是一項重要且艱巨的任務。
2、以科學精神為政治教學的基本條件,引導教學創新
2.1為科學精神的培養創設開放的教育環境
科學精神是在任何一個領域都要貫徹實施的一種精神,它既包括科學的文化也包括積極探索創新的品性和實事求是的思想堅持。在高中政治思想課程當中,培養科學精神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也是高中政治思想課程應該有的價值追求。
2.2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樹立科學精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課堂延伸,能夠進行適當的實踐,都是鞏固提升學生們知識與能力的良好方法。比如在學習近代歷史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建議教師帶領學生在相應事件的博物館中進行參觀,切身體會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各種影響以及英雄人物的豪邁壯闊。
2.3引導學生加強理性思維訓練
思想政治教育科歸根到底是一門影響思維的課程,它與數學課程不同,數學課程更加注重培養的是邏輯思維,而政治課程在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結合的情況下才能更加凸顯課程的重要性。教師被要求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其理性與感性相互結合地看待問題,并在長久的課程當中使學生能夠得到訓練,自覺形成用理性思維看待事件的習慣。
3、以法治意識為政治教學的必要前提,促進教學創新
3.1以依法治校的理念完善各種規章制度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看似是一個大范圍的概念,但其實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在政治課程中,法律意識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該能夠將依法治國細化延伸至依法治校,培養學生們的制度認同感,進而開展教學內容的創新。
3.2具備相應律法知識,自覺遵守法律
在高中政治課程中,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內容,依法治國也是政治課本中占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內容。雖然法律部分的內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傳統的政治課程中,只有相當少的政治法律知識介紹,教師應該結合一定的現實實例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講解違反法律的嚴重性,使自覺遵守法律的意識深入學生思想。
3.3教師要善于設置法治情境
在創新的政治課程中,教師應該能夠善于設置法制情景,可以適當利用學生情景劇的扮演,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法制當中每一個角色的重要性。情境教學是素質教育中的一種先進的、可行的、優化的教學方式,對激發學生興趣,扎實掌握理論基礎有著重大的作用。
4以公共參與為政治教學的行為表現,推動教學創新
4.1政治課堂要激發學生公共參與的熱情
政治課程所講授的道理與理論大都來自于生活,大多數的示例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越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的事例,越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當學生能夠更大程度的進行參與時,無論是對理論知識還是實踐結合都會更加有益。
4.2重視時政教育在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政治課程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是注重理論與實際進行結合的課程,具有鮮明的時政特點,教師在進行課程講授的時候應該注重實事與所學理論的結合。時政不僅僅包括實時發生的國家大事,也包括既與學生生活和實際相貼近又能密切聯系當前國內外政治形勢的有效實例。當理論與實事政治相結合的時候,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4.3重視活動課程的開發倡導實踐育人的理念
應國家發改委的要求,高校應該注意注重實踐育人的工作的重要性,該項要求在政治課程中的體現尤為明顯。教師應該能夠加強實踐與人的工作總體規劃,并且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使規劃內容能夠切實落實。
總結:高中政治的學科核心素養既包括能夠培育學生的理論知識,又包括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文化認同能力等。高中政治課堂應該圍繞著政治課程的核心素養進行新時代的課程創新,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意識,培養全方位發展的新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鄭月娥.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學創新[J].基礎教育論壇,2019(08):66-68.
[2]張璇.高中政治教學的創新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53.
[3]許艷霞.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政治教學方法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