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丹華
摘 要: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學生安全,影響著每個家庭的幸福安寧,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安定[1]。中職生,是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多數未成年便踏入社會,身心不成熟,出錯難免。然而,知錯能改、亡羊補牢在生命面前是無力的,也是無效的。因此,在中職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培養職業能力,還要穩抓安全教育,保證他們的安全就業、就業的安全。
關鍵詞:主題班會;安全教育;運用
一、中職生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近年來,學生交通、火災、溺水、觸電和食品衛生等安全事故頻發,不僅造成學生傷害,還牽動無數家長和學生情緒,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校園正常秩序和社會穩定[2]。我們不得不深省:學校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然而,要達成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就必須加強校園安全教育,讓學生懂得:學,不僅是學知識、長技能,還要學如何保護自己。
在以往的安全教育中,我們主要通過校園宣傳資料、規章制度、講座、演練以及教師講課為主要形式,直接向學生指出什么是不安全行為、如何預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學生往往當時反應良好,能復述并積極遵守安全行為準則,但隨著時間推移,便逐漸松懈淡忘,導致整體效果欠佳,不安全行為屢屢發生。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力軍,其教育與管理成效,直接影響校園安全教育的成敗。主題班會是班主任管理和教育學生的主要陣地,也是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平臺,它以班級為單位,以素質教育為主向,具有鮮明的主題、明確的目標[3]。因此,探究如何運用主題班會進行安全教育,在最大程度上給學生予最持久、最有效的積極影響,對于班主任管理與教育、建設安全校園,意義深重。
二、主題班會在中職生安全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一堂完整的主題班會,從開題、授課、總結,必須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發現、思考及解決問題。在確定和策劃主題班會時,必須思考:主要是解決什么思想問題、應該怎樣貫穿教育性、可以設計怎樣的課堂環節、如何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等。只有這樣,主題班會才有實效。
(一)對安全隱患進行摸底,明確教育主題
安全教育,涉及面極為廣泛,與中職生息息相關的主要包括食品衛生、交通出行、互聯網、防溺水和消防安全等,為保證安全教育的全面有效,我們計劃一周進行一個安全內容的主題班會。
為確保開展安全教育主題班會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啟動之前,提前設計“安全知識和行為”調查問卷,以問卷星的方式進行發放到手機。問卷過程不留姓名、不作排名和批評獎勵,以自身真實情況作答,從而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及安全行為進行一次真實的摸底。
問卷的設計,主要包括食品衛生、交通出行、互聯網、防溺水和消防這五大安全主題,圍繞會不會、有沒有和能不能發生某種安全行為進行選擇題作答,每個主題設置10個問題,如:你有沒有在路邊購買無營業牌照的小吃、你有沒有乘坐校門無證無牌三輪車輛、你會不會在網絡上輸入個人信息、能不能與網友見面、火警電話是哪一個等。結果判定中,安全的行為標準設置為正確選項,學生常見的不安全行為設置為錯誤選項,答對者得2分,答錯者扣2分,從得分結果以及錯題數據分析反饋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隱患所在,進而明確安全教育主題班會的內容。
(二)破舊立新,豐富課堂內容
成功開展一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首先必須脫離傳統單純的“滿堂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學方式,不能什么都直接講、什么都直接教,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保證班會效果。因此,在主題班會環節設計過程中,盡量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以保證學生參與性,豐富課堂內容、確保實效。
1. 視頻及圖片演示
視覺的沖擊,是最直觀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對某些安全問題涉及的社會事實進行曝光和披露,如展示非法生產的食品加工廠、不潔飲食場所、常見交通事故現場及發生過程、生活中消防安全隱患等。通過感官的刺激,提高學生對該次安全主題的警覺性,讓他們產生危機感,有利于后續安全教育方法的開展。
2.案例討論教學
案例討論,是我們常用的安全教育教學方法,選擇與主題相符的社會新聞作為討論案例,用客觀事實更能引發深思。如2006年武漢某大學食堂火災事故、2010年某小學3名學生觸電死亡事故、2013年福建某中學生被改造自行車撞亡事故、2018年某大學生使用網約車被害事故等,讓學生頓悟安全事故如影隨形,并深思如何才能避免災禍發生。通過案例討論,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主動思考該安全主題的重要性,學會識別危險及確保自身安全。
3.社會調查結果展示
真實調查數據的展示,能增加主題班會的說服力,讓學生堅信學習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2010年央視調查顯示,2008年國內共2萬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其中溺水死亡占首位,當年便有5人溺亡于水庫。每一個數據都由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逝去組成,這數據讓人震撼,甚至心生恐懼。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思考:為何他們逝去?他們的逝去,對于親人是何等打擊?同時,在討論中導入重點:怎樣才能避免發生這些悲劇?由此,充分集中學生注意力,并掌握該安全教育的主題思想。
4.個人體驗分享
個人分享,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及提高主題班會效果的好方法。通過自身生活體驗分享,在回顧既往所知所見所聞中,學生能主動認識到自身安全教育的不足;通過自身與他人的分享對比,學生更能準確發現自身不足。此外,個人體驗的分享過程中,學生能抒發己見、表達感想,對于他們,也是一種鍛煉。
5.安全知識競賽
考試和比賽,都是考查學生認知和行為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對常見安全常識的知識競賽,讓學生在趣味課堂的同時,能發現自身不足,查缺補漏、增長見識,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果。
(三)用心用情用功,確保教育成效
設計主題班會總結會,以小品形式導入,對角色融入各種不安全行為,讓學生主動發現并糾正,從而強化安全教育成效。最后,每人簽署安全承諾書,保證遵守相關安全守則條約。
三、主題班會在中職生安全教育中的成效分析
學期期末,距離主題班會已有時日,為檢驗安全教育效果,讓學生再次作答安全教育主題班會的“摸底”調查問卷,通過前后安全問題發生率數據對比,分析學生的掌握程度。對比數據如下:
通過對比數據,我們可得知:主題班會用于安全教育,具有良好成效,尤其在交通出行安全教育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運用。
學科教學,是學知識、長技能;班會教育,是學生活、長見識。作為職業教育者,就要利用最好的手段和方式,傳學識技能的同時,授以生存之道,從而達成我們“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章亦華.班主任工作指導[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3.
2.徐美貞.中小學教師對學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認知態度[J].教育科學研究,2017(10).
3.李朝連.淺談怎樣上好主題班會課[J].新課程學習(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