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躍
摘 要:小學美術教育就是通過審美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品味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社會發展對人的藝術修養、審美能力等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最佳時期,教師在日常美術教學活動中要努力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和審美修養,培養學生健康的、高尚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培養
什么是審美能力?尹少淳在他的著作《尹少淳談美術教育》中說過,在一般的理解中,審美能力其實是在一種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的引導下,對現實或藝術中的實物對象進行審美發現、審美判斷和審美評價的能力。美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社會生活、文學藝術、大自然等都能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的美的享受,但是人們明明生活在美的身邊,卻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發現,即審美。小學階段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身心成長的速度加快,他們的審美能力、心智也在逐步發展。在平時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審美修養,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能力。
一、美術課堂與學生審美能力的聯系
分析美術課堂與學生審美能力之間的聯系,首先,要從美術學科本身性質特點看,美術學科擁有其他學科不具備的性質,本身卻有超高的審美性,主要是為了向學生傳播美,讓學生感受美,并且鼓勵學生創造美。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利用美術課堂激發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其審美水平,美術是最合適不過的一門學科。其次,由于小學生本身身心發展不成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但與此同時學生的審美能力還是不足的,在美術課堂這樣較為開放、包容的課堂中,學生更愿意接受來自教師傳授的知識,感受美、體驗美。總之,美術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之間的聯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間相輔相成。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審美能力的有效價值
2.1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直以來,我國的教育都提倡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不過,最近幾年我國不同地區的發展形式來看,很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大家都比較注重對學生道德、智力和體育能力的訓練,關于“美”的重視程度不高。也就是說,現在我國很多教育機構對學生的美術能力的提升采取不重視態度。美術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具有積極作用,能夠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且能夠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和素養,為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2.2能夠感受生活的樂趣
美術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具有一定不同點,美術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使得學生能夠將所學內容積極運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將美術學習中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能夠幫助學生在不同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升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感受不同事物產生的不同美和魅力,進而能夠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得美術教學和發現生活美之間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共同體,也就是在小學教學階段,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地培養和提升對學生發展具有一定作用。
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3.1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在小學教學時期,很多學生對美術教學沒有興趣,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需要不斷提高。所以,在實際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是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使得學生能夠在視覺上對美產生興趣,從而進行學習和教育。藝術來自于實際生活,美術也是對生活的總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尋找生活中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對其進行欣賞和學習。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魔幻的色彩》時,教師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不同的顏色的動畫和視頻,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共同對知識進行研究和分析,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和理解創作作品,進而,讓學生之間對作品進行評價和研究,教師要參與進來,積極鼓勵學生創造,挖掘學生作品的魅力和優勢,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3.2美術教學結合實際內容進行教學
美術作品時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物體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生活對物體的觀察能夠提升學生對物體的審美能力。在實際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升學生對一些美的物品情感,所以,教師要善于將美術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通過真實的物體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靜物寫生》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生活中的常見的靜物進行,通過學生對靜物的觀看,分析顏色、特征、形狀等,進而能夠激發學生對不同靜物創作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而且,教師可以事前準備自己的作品,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并向學生介紹創造靈感和想法,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討和研究,創造屬于自己的美術作品,提升學生對事物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發展和進步。
3.3善于觀察提升審美能力
美術是一種視覺形式的美,因此,在實際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視覺角度上出發進行美術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規律和特點,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世界,欣賞世界,感受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美好形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去感受美、體驗美和欣賞美等,從而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夸張的臉》時,教師要求學生在平時中多觀察人們的臉部,發現不同人的面部具有那些不同,進而讓學生在課堂中針對夸張的臉進行討論,活躍美術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創作熱情,那么學生會積極主動的進行人臉創作,使得美術教學課堂具有一定質量。
3.4組織學生進行系統評價
曾有一位教育家闡述,比較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你和創造能力,人們也是通過不斷比較加深對世界的認識和了解。所以,在實際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比較手法使用到其中,通過作品的比較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將“美”逐漸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和體系,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舉行一些評價活動,讓學生對自己的創作進行自評,進而組成小組,小組間相互評價和研究,最后在全班面前講述自己創作靈感和思想。教師在課堂中要對學生的評價進行指點和評論,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針對繪畫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和討論,使得學生和教師能夠在研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學生在比較和研究中能夠掌握作品的優點和缺點,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和美,使得美術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小學美術教學在小學階段具有一定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對學生未來發展和學習具有積極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審美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感受生活的美,體驗生活的美,領悟生活的美,從而不斷促進自身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事物的美,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生活和事物,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進行,為學生未來在社會上的發展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馬明超.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72.
[2]洪瀟.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8(23):169.
[3]張文芝.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名師在線,2018(34):79-80.
[4]王靖艷.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