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玉梅
摘 ?要: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燈塔,為他們照亮前進的方向;班主任是學生成功道路上的基石,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所以說,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方面的事情,還要關注其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等。要想有效提高班級管理效果,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注重溝通技巧,掌握溝通藝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互動,通過和學生心與心的碰撞來了解他們,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方案。基于此,本文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技巧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溝通技巧
引言:
與任課教師不同的是,班主任除了要關注學生各科學習情況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在課堂中的表現、道德素養等方面的內容,為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承擔著學生監護人的重要角色。為了有效發揮班主任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要了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將學生視為管理的中心,遵循“以生為本”的管理原則,為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同時,在具體的溝通中,班主任要洞察每名學生的心理特點,優化溝通效果,從而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和效率。
一、加強班級管理溝通的意義
溝通,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溝通方式能夠增進師生、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和感情。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如果學生與班主任之間存在誤會并產生隔閡,通過巧妙的溝通就能夠將其化解,同時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小學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只有與教師、學生友好溝通之后才能出臺一系列的班級管理準則,方便班級的管理,同時促進班級管理效果的提升,為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技巧
1.保持和諧互信關系
要建立起學生對班主任的充分信任關系,才能有效地推進班級管理中的各項工作與制度,形成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改變以往的管理方式,避免出現權威形象,用管理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壓迫,而是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采用民主管理方式,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給予自己充分的信任,提升師生整體凝聚力,保持班級氛圍的和諧穩定。尤其是當下獨生子女較多,學生自身在成長中受到過度寵溺,如果班主任過分強調自身的權威身份,反而容易引發學生反感。特別是在班級管理中那些頑皮的學生,不服從班主任的指導管理,對這部分學生的管理才是班級管理中的難點,而其他品學兼優的學生,實質上管理難度相對較低。在班級事務溝通中,不要過于強勢,要言之有理,動之以情。保持和諧的師生平等對話的關系,讓學生在溝通互動中感受不到窒息的壓力感,保持輕松的狀態來表達自己。這樣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理解學生,讓學生更好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誠和關愛。
2.充分掌握小學生心理
雖然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但是他們有著活躍的思維,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不喜歡成人居高臨下的俯視感,甚至稍微大的小學生會有一種“小大人”的思想狀態,排斥班主任批評、職責的教育方式。還有些學生討厭班主任的指揮,特立獨行,有著自己的思維。所以,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要掌握溝通技巧,拿捏小學生的心理,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讓其得到滿足感,提升自信。如果要教育或者批評,可以放在溝通環節的后部,這樣學生會更容易接受,避免開始批評后引起學生在心理上的排斥。首先要拉近距離,然后走進學生心里后再讓學生接受自己中肯的評價,并要做好換位思考,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訴求。此外,班主任要做好溝通與指導,向學生說明事情的利害關系,同時充分體諒學生缺乏經驗的現狀,保持理解與適度寬容,從而有效地取得學生對溝通內容的理解。
3.溝通方式因時制宜
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班主任要充分考慮不同場景、不同對象、不同時機的情況。在對家長、學生、教師等不同溝通對象中,需要充分把控不同對象的特點與溝通訴求,不能采用同種溝通方式。班級管理會涉及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其他學科教師的溝通以及不同學生的溝通,每個溝通對象以及談話的場景都是不同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考慮到不同談話時機所帶來的影響,意識到溝通時語言態度、肢體動作所傳達給對方的含義,避免對方理解上產生歧義,盡可能地做到真誠。但是不要因為表達過多而引起理解上的偏差,要多聽對方的表述,而后再有的放矢地做好針對性溝通。要充分了解溝通的背景情況,避免理解偏差而導致的溝通不和諧情況。尤其在學生問題的溝通上,要通過多方面渠道去了解情況,避免單一信息渠道導致的誤解。
4.注重班級活動的開展
多樣化的班級活動不僅能夠為班主任提供最佳的溝通時機,還能夠加深班主任對學生的理解與認知,根據活動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溝通和交流。在班級課外活動的開展中,學生的性格特點,如內向、外向、活潑、沉靜,班主任都可以通過戶外活動了解,從而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選擇合宜學生接受的方式做互動交流。同時戶外活動中師生也可以敞開心扉做互動交流,擺脫學習壓力漫談趣味話題,從而了解學生的想法、興趣愛好、生活狀態等。在班級班會活動的開展中,更多地需要讓學生做主體,讓學生安排班會,同時讓學生在班會中有充分的發言空間,這樣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溝通技巧和藝術能夠提高班級管理效果,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因此,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熟練掌握多樣化的溝通技巧,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提高溝通交流的水準,通過情感上的交流與認知、語言上的了解等一系列方式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玉花.試析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學周刊,2017,35(32):123-125.
[2]孫明云.以生為本,靈動管理——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心得[J].中國培訓,2016,14(12):270-271.
[3]趙天海,李楊.試論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及溝通技巧[J].小作家選刊,2016,15(20):133-134.
[4]黃威陽.淺談班級管理中的溝通技巧[J].基礎教育論壇,2017,12(13):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