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婷
【摘要】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課堂是給學生頻繁地接觸目標語言的平臺。課堂指令在課堂教學中是一個過程性的解釋說明。在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英語課堂中,適當且正確的指令特別重要,因為教師的指令影響著教學效率。當然,因為小學生詞匯量的限制,教師的指令必須是簡單的且有邏輯性的。在我國的小學英語課堂中,仍然存在很多無效的指令,例如模糊的語言、不清晰的指示對象、冗長累贅的語言,等等。無效的指令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如削弱一些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和興趣。
本論文的研究就是探索在英語教學中使用課堂指令時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嘗試找到一些應對措施。如果找到方法了,那些新的英語教師就可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得到一些合理的建議了。如果真做到這樣,教師就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第二語言的習得。
【關鍵詞】課堂指令;第二語言;教學效率
一、課堂指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的依據及意義
最近幾年,課堂指令在反應課堂信息這方面仍然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老師演講的質量至少會決定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語言的習得。隨著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的增加,很多研究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老師設計的活動上。在實施一個活動之前,老師應該提前準備一系列的指令,并向學生解釋怎么去完成這個任務。因此,老師指令的質量決定了任務完成的效果與質量。有效的課堂指令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地明白每個任務的要求,還可以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熱情與興趣。
在一些發達地區,有很多學校在一年級就設立了英語課程。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課堂是給學生頻繁地接觸目標語言的平臺。課堂指令是 一種語言,它用來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組織課堂活動。在以任務為基礎的小學英語課堂中,適當且正確的指令尤其重要,因為教師的指令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漢默指出,當老師在給出指令的時候,怎樣跟學生談話變得非常關鍵,所有他建議給出指令的兩個通用規則:指令要盡可能的簡單;而且具有邏輯性。當然了,因為小學學生詞匯量的限制,老師的指令必須要簡單的,且具有邏輯性的。
但是,在中國小學英語課堂中,也會存在很多的無效指令。例如,模糊的語言、不清晰的指示對象和冗長累贅的語言。而這些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例如削弱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與興趣。
當筆者第一年教書的時候,去聽課學習的時候,我注意到在控制整個班的時候,老師的課堂指令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老師的指令清晰,學生在課堂上非常活躍和專注。相反,當老師的語言模糊且冗長,學生就充滿疑慮,并且不知道他們要做什么。因此,從那時起,筆者的頭腦就出現一個想法,研究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課堂指令,從而去找到一些有用的方法去解決一些無效的指令所出現的問題,并且提高教學效率。
這篇論文主要研究在課堂指令的有效應用,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找出指令的相關策略。課堂指令直接影響應用教學的效率,當然這也包括一個英語老師的教學才能與智慧。總之,課堂指令在英語教學中占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陳起春指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指令是教師談話的一種,并廣泛應用在組織和控制課堂活動中。課堂指令通常被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用來指導學生的課堂行為,如 “Stand up, please.”“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Turn to page 69.”“Put your hands down.”,等等。
第二種類型用來控制課堂紀律,如“Silence, please.”“Be quiet, please.”“Attention, please.”“One, two, three”, 等等。這些指令主要用來保持課堂秩序并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三種類型是用來指導教學過程。如“Read it together.”“Work in pairs.”“Spell it, please.”“Read after me.”, 等等。這類指令用來指導學生練習語言能力,和參加一些課堂活動。
有效的課堂指令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而且,通過清晰且正確的指令,學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這節課的效率。也只有做到這樣,老師才能達到他的教學目標。
二、課堂指令的實例
在2019年4月4日,筆者分別在三(1)班和三(2)班上了一節詞匯課。教學七個新單詞:fruit, have, some, grape, banana, apple, pear。結果,兩個班的教學效率完全不一樣。現在筆者來對比分析一些在兩個班使用的課堂指令的記錄情況。而該研究的結果就是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兩個班的測試分數來得出的。
陳起春指出,課堂指令通常可以被劃分為三個類型,第一種類型就是指導學生的行為;第二種類型就是控制課堂紀律;第三種類型就是指導教學過程。
首先,筆者先分析一下用來指導學生的活動行為的課堂指令。筆者在一班使用的一些課堂指令有:“Class begins.”“Sit down, please.”“Look at me.”, “Put up your hands.”“Put down your hands.”“Turn to page 45”等等。當筆者在一班給出這些指令的時候,所有的學生都可以馬上回答。而在二班上課的時候,筆者就使用了一些冗長累贅的指令:“ You can not look around, you should keep your eyes on me.”“If you know the answer, you can put up your hands.”“Now open your book and let's see the new words on page 45.”等等。這時,筆者發現學生不能夠跟上節奏,只有一些極好的學生才能夠立刻明白筆者的指令。
從這個例子中,筆者發現老師應該嘗試讓他的課堂指令盡可能的簡單,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明白。一個有經驗的老師會更傾向于使用簡短的指令而不是又長又累贅的指令。
接下來,筆者分析一下在控制課堂紀律所使用的指令。在一班,筆者使用了這些課堂指令來控制課堂紀律:“Silence, please.”“Be quiet, please.” “Attention, please.”“One, two, three, eyes on me” 等等。筆者很驚訝,在控制課堂紀律中,這些短而有力的表達可以有如此潛在的影響效果。筆者通常都會一邊拍掌一邊向學生發出指令“One, two, three, eyes on me.”然后重復兩遍。學生都喜歡聽一些有節奏的東西,一方面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學生會覺得有節奏感的東西可以讓他們覺得充滿活力。在二班,筆者沒有使用任何的指令去控制課堂紀律。當班里很吵的時候,筆者就停止上課,并用中文要求他們安靜。實驗得出,這個方法是不可行的。更糟糕的是,一些學生不聽筆者的話。
根據這個實驗,筆者發現怎樣去有效地使用課堂指令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上使用清晰而有力的指令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可以幫助老師容易且有效地控制課堂紀律。
最后,筆者打算重點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指令。筆者在這里要說明為什么老師在給出指令的時候應該避免模糊的語言、不清晰的指示對象和冗長累贅的語言。
在組織學生練習新單詞的活動的時候,老師應該拒絕使用模糊的語言。在一班,當筆者叫一個小組的學生練習新單詞的時候,筆者走向這個小組,指著單詞卡片,并說“this group, read it one by one, go.” 結果,學生可以跟上筆者的指令并完成得很好。老師清晰的指令可以讓學生更順暢地完成任務。學生練習得越多,他們記單詞就會越好。而在二班,筆者就用了一些困難的單詞和復雜的句子結構去引導學生完成任務。例如,筆者沒有做任何的身體動作,然后對他們說“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my hand, group one should read the words one by one, understand?”在筆者說完這么長又模糊的指令后,筆者的學生都保持沉默。因為他們不知道“group one, one by one” 的意思。再來,這個句子太長、太難,學生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去理解這個意思。
因此,老師的指令必須要清晰,學生才能夠明白。我們在課堂上應該要拒絕使用模糊的課堂指令。有時候,老師在實施活動中,如果老師的指令中有不清晰的指示對象也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在一班的時候,當筆者叫學生小組合作的時候,筆者走到學生的前面,把他們作為一個例子,然后說:“Look, one ask, one(the other student) answer, and then change.”筆者沒有做任何的手勢,然后問全班同學他們是否已經明白,學生都可以跟上筆者的指令。而在二班,筆者的不清晰的指示對象讓學生很迷惑,例如,“Four students a group, ask and answer, go.”在這個例子中,筆者本來是想讓學生小組合作練習句型。但是學生不知道怎么操作,因為沒有告訴他們要分組,沒有告訴他們誰是問的,誰是回答的。
所以,老師給出清晰的課堂指令是很重要的。還有老師應該更加注意一個有效的指令是簡潔的,并且有著清晰的指示對象的。
最后一點,因為學生詞匯量的限制,老師應該嘗試避免冗長且累贅的指令。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游戲教學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怎樣去解釋游戲規則也是一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一起看一個成功的例子。當筆者在一班上課的時候,設計了一個游戲叫“Magic eyes.”當老師在學生面前快速地閃現單詞卡片的時候,學生應該正確的說出這些單詞。在玩這個游戲之前,筆者沒有用復雜的語言解釋規則。相反,筆者向他們展示了一個例子,閃現單詞卡片,然后問學生這是什么。看了這樣一個例子后,學生很快就明白怎么去玩這個游戲了。但是,當筆者在二班上課的時候,就用一些單詞和句子去解釋游戲規則。例如,筆者對學生說:“Let's play a game, magic eyes. I will flash the word cards so quickly, and then you should say out the words, understand?”學生聽了筆者的解釋后,他們都很迷惑。因為他們不明白這個長而累贅的句子。
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果老師想解釋說明游戲規則,他們應該使用簡單的單詞或者身體語言來讓學生明白規則,而不是又長又難的句子解釋。
從這兩個班的課堂表現對比中,一班的學生表現得更好一些。這也表明老師邏輯且簡單的指令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并且提高學生的第二語言的習得。為了更深入提高結論的正確性,筆者也用了數據分析法。在上了詞匯課后,筆者就在這節課的最后分別舉行了一個詞匯測試。每一個學生發一張紙,然后學生在紙上寫下這七個單詞的中文意思。
一班的總人數是39,20個學生能完全認得這七個單詞,13個學生認得4個單詞,4個學生認得3個單詞,只有2個學生只能認得1個單詞。在二班,總人數是39,只有10個學生完全掌握新單詞,15個學生認得4個單詞,8個學生認得3個單詞,4個學生認得2個單詞,2個學生認得1個單詞。
根據這些數據得出,在一班的教學效率很明顯比在二班好得多。因此,老師的邏輯性且簡單的指令可以確切地提高教學效率并且提高學生的第二語言的習得。
三、課堂指令的問題
劉美芳指出,課堂指令的問題主要包括模糊的課堂指令、困難的課堂指令和冗長的課堂指令。這里給出一個模糊的課堂指令的范例:當老師教給學生兩個短語“run slowly”“run fast”的時候,老師會用諸如此類的指令“現在,同學們,晃動你的身體,用你的手臂和腿,快就是fast,否則就是slowly”。沒有一個學生能夠明白老師的指令。老師不得不帶著節奏拍掌來指導學生的行為。當然,學生仍然不能夠理解老師的目的,只是跟著老師拍掌。如果老師說“我可以跑快,我可以跑慢”,再加上身體語言,就可以讓學生跟著老師做動作,學生將會更好地掌握這兩個詞組。
再給出一個困難的課堂指令的例子。在那節課上,老師說:“讓我們玩一個游戲,加減法。每個人都會拿到一張有數字的卡片,我會叫你卡片上的數字,不是你的名字明白嗎?”學生大聲地回答老師“Yes”。但是,事實上,他們不知道老師剛剛說了什么,因為該指令對于學生來講太難了。 為了讓指令更清晰,老師可以說“看這里,一個號碼一個學生。你是No. 1,你是No.2”。因此,老師應該 一些簡單的單詞或句子去解釋所要進行的活動。
接下來就是冗長的課堂指令的例子。在三年級的英語課中,老師向學生解釋“現在,小組合作。四人一小組,每組會得到一個詞組卡。你應該盡可能地嘗試造一些句子。明白了嗎?”給出了指令后,老師發現學生并沒有理解他的目標,然后老師又用英語解釋了一遍。當然,學生仍然看起來很迷惑。結果,老師花了三分鐘去解釋他的目的。因此,基于學生詞匯量的限制性,當老師解釋一些冗長的語句的時候,他可以嘗試用中文去解釋。只有當老師的指令清晰的時候,學生才可以明白如何進行該活動。
這些無效的課堂指令會影響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第二語言的習得。因此,在未來,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應該要更加關注。
四、課堂指令的策略
根據以上所討論的問題,這里有一些有用的策略來供老師在課堂上給出游戲的指令,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第一,簡化課堂指令。簡潔且簡單的課堂指令通常也稱為簡化了的指令。學生能夠明白這些指令,即使沒有更深層的解釋。當老師向學生發出簡化了的課堂指令的時候,學生可以馬上回應。曾有人指出,課堂指令應該是簡潔的,并且要求老師盡他們的可能去簡化課堂指令。哈默也強調課堂指令應該盡可能的簡單且具有邏輯性。只有簡單的單詞和簡潔的句子才可以幫助學生跟得上老師的指令并且更好的完成具體的任務。
第二,解釋課堂指令。當給出一個課堂指令的時候,老師當然是很有必要加一些有用的解釋,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明白老師所給出的指令。例如,語言的轉換經常用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在第二語言的課堂教學中,語言的轉換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曾有人指出,教學轉換也意味著使用學習者的母語,在一些情況中,有時候冗長的困難的目標語的解釋,使用母語會讓學生更有效且易理解。 帕羅特指出,當在指令溝通的問題上有明顯障礙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學生的第一語言。因此,當老師要解釋一些有難度的單詞或者復雜的句子時,他們應該嘗試使用中文,這樣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效率。
第三,檢查學生對課堂指令的理解。很多時候,老師給出一個課堂指令后,問題就出來了。而這個問題可以幫助老師檢查學生是否明白老師的課堂指令。學生通常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會用“yes”“OK”“ready”來向老師證明他們已經理解老師的目的。有時候學生會用身體語言來展示他們的想法,例如微笑或者點頭。因此,老師檢查學生是否已經了解課堂指令的意思是很必要的。
第四,重復課堂指令。筆者發現老師經常重復一些重要的單詞、詞組或者句子,來讓學生更注意到這些知識點上。重復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明白老師的指令。但是,筆者在這里所指出的重復跟習慣性的重復是不一樣的。它不僅是簡單的前半部分或者半個句子的重復,取而代之的是,它一定是老師課堂指令的關鍵信息。這類的重復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老師剛剛在說什么,并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完美地去完成任務。
總之,有效的課堂指令應該包括以下因素。首先,課堂指令應該盡可能的簡單。第二點,在必要的時候用中文解釋復雜的指令。第三,加入一些身體動作來作為課堂指令。最后,重復課堂指令的關鍵信息。
五、結論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指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個程序性的解釋說明。根據陳起春的正確使用課堂教學用語,他將課堂指令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用來指導學生行為,第二種類型用來控制課堂紀律,第三種類型用來指導教學過程。清晰而簡單的指令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改善學生的第二語言習得。當然,無效的指令可以產生一些消極的效果,例如,削弱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熱情和興趣。為了改善教學效率,教師應該使用一些策略。當老師在課堂上用指令的時候,他們應該簡化指令,去解釋,來檢查學生是否理解該指令,最后反復重復該指令。只有這樣做,學生才能夠明白老師的目的,才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起春.正確使用課堂教學用語,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N].成都大學學報,2008 :70-71.
[2]劉美芳.明明白白指令語——例說小學英語課堂指令語的有效對策[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