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磊
摘 要:如今自媒體發展相當迅速,傳統媒體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攝影記者處于了一個充滿了挑戰時代。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攝影記者需要充分的認識時代發展的趨勢,尋找到應對對策。在文中就新媒體大興旗鼓下的新聞攝影展開了分析,為攝影記者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攝影;攝影記者
在當今新媒體,自媒體盛行的時代,報紙報業開始走下坡路,黨報,都市報紛紛開始轉型。攝影記者處在一個并不是很和適宜但又充滿著挑戰的時代。信息爆炸,一切都是靠點擊量,靠數據流量說話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成為第一現場的“記者”,生產新聞照片。攝影記者在這樣一個環境如何去生存和這個份職業需要具備哪些技能手段?本篇論文在與討論新媒體盛行的當下攝影記者應該去掌握更多的拍攝技能和媒介手段以及如何轉變思路去適應當下的媒體發展需求,同時尊重事實也是新聞攝影記者的職業操守。
一、新聞攝影在新媒體時代發展趨勢
新媒體通常用于指代那些產生于傳統媒體之后的新興媒體類型,包括互聯網、手機、移動電視、交互網絡電視(IPTV)等。與傳統媒體不一樣的是,不再有印刷品,輕便,更加智能、靈活,傳播速度更快等。新聞圖片在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的廣泛采用,也具備了快速,實時,甚至移動客戶端直播等手段,全都給新聞攝影的空間壓縮了很多,也帶來的挑戰。
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抖音,今日頭條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平臺為代表的不斷活躍,人們不再是接受式閱讀和引導,人們開始獨立獲得資訊,并開始有自己的判斷。但同時也遇到很多問題,自媒體傳播,門檻低,易操作,信息可信度極低。
新媒體時代新聞攝影更加追求深度化或者去拍攝視頻短片,將一個小故事,新聞攝影本身的屬性是新聞性。一張新聞圖片只要具備了新聞的基本屬性就是一張合格的新聞照片。而且題材越重大這張圖片就越具有價值。
尊重客觀現實是新聞攝影的底線,是新聞攝影的生命源頭,但是新媒體技術的日益進步和PHOTOSHOP軟件的支持平臺技術不斷發展,讓我們處理照片更加的快捷方便,給一些先天不足的照片以補救的措施。但有些新聞從業者利用軟件隨意修改新聞圖片內容,制作假照片,讓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受到嚴重挑戰。
二、新聞攝影在新媒體當下的應對策略
攝影記者或者說全媒體記者要不斷強化新聞意識,尋找圖片看點。當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攝影記者要保持第一時間到達突發現場,拍攝好相關事件的照片。這些照片極有可能成為某個新聞的的關鍵要素和有價值的因素。在新媒體背景下,全民攝影,全民記者,你想要擁有獨家新聞已經是不太容易了。突發新聞可能是會在幾分鐘后就會流傳到網絡上,各大新聞媒體只是在報道時間和報道新聞點略有不同。新聞攝影記者很容易能夠第一時間到達新聞事件的現場,攝影記者要做到臨危不亂,這時候是考驗攝影記者綜合素質和攝影基礎的時候,要分析事件具體情況找好拍攝角度把事件,把事件講清楚明白。
攝影記者采用航拍可以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但強調一點,無人機的方便穩定性,為新聞攝影人提供便捷和多了一個視角,它并不能取代我們正常在平視,或者說地面上的角度視角,目前也有不少新聞攝影師盲目的只使用無人機去拍攝照片,而忽略了日常照相機角度的拍攝,這是一種誤導。無人機只是增添了一種可能性,人不方便的情況下,舉例不需要攝影記者在城市里去尋找制高點需要爬樓與戶主溝通的繁瑣,一定距離范圍內,不需要逾越障礙物。但是想要了解事物的真相和拍出來,還是需要走近,深入了解和拍攝,才會出精彩的新聞圖片。
地方媒體不僅要注意拍攝角度,還要注意和當地特色有結合,凸顯當地經濟、文化、歷史特色,及時去報道當地城市發展,經濟建設,文化特色內容,這樣的新聞圖片更容易通過編輯審核。
三、攝影記者保持新聞素養和技術提高適應當下新聞發展趨勢
作為一個當下的職業的新聞攝影人,出去采訪拍攝有的時候可以“單兵作戰”完成任務,發揮一職多能,在互聯網信息發達的當下,行業內流行一種說法,例如,在新聞現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視頻要優于圖片;圖片優先于文字。這也反應了當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與以前不一樣。但仍然要遵循新聞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快、新,在新聞點的深挖方面,要追尋不一樣的視角,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新媒體時代,自媒體盛行,主流媒體如何快速生產出正能量“爆款”的新聞攝影作品,如何通過好的報道去引導輿論、成風化人,對熱點事件突發事件應該怎么樣去報道,是越來越考驗傳統媒體人的新聞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一般情況下,一個熱點事件在剛發生之后,當下的自媒體反應是非常活躍的,傳統媒體如果不及時介入,那就意味著沒有搶奪到話語權。假設媒體沒有了傳播力,也就談不上引導力。同時,在熱點事件一般總會吸引更多的流量,快速成為話題,傳統媒體越來越重視直播、短視頻等新形態的今天,新聞攝影記者如果無視發生的熱點只能讓自身失去機會;如果僅僅是一般性去報道事件,并不是每次都能收獲好的傳播效果。舉例子,說《濱海時報》攝影記者的做法,2018年9月24日刊發的《有點心酸,倆孩子沒回家,天津高奶奶畫了一桌“團圓飯......”》,作為一家以后方報道為主的媒體,攝影記者把握時機、選準角度,捕捉到高奶奶畫的那一幅團圓飯,而不是做好的團圓飯,與當時中秋節團圓形成了鮮明對比,報社新媒體及時報道,在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新媒體平臺都迅速轉發了此新聞,當天晚間,高奶奶的孩子們也聞訊趕回來與老人團圓過中秋。
結論
新媒體大環境快速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是海量的信息,給人們的感覺是世界之大,盡收眼底。所以,對于新聞攝影從業者來講,機遇與挑戰并存,是一個相互并存的矛盾體。不論如何發展變化,都要秉承新聞攝影的,或者說新聞的基本屬性,真實客觀。把這個當下的數字技術作為一種技術手段,作為輔助工具,處理好真實性與數字技術的關系,原創性是新聞攝影的生命力,維護好新聞的真是原創,杜絕假新聞,才能更好地從意識形態把傳播途徑得到凈化。
參考文獻
[1]蔡昊.淺談新媒體時代下新聞攝影記者的生存與發展[J].記者搖籃,2018(12):108-109.
[2]梅濤.試析媒體融合時代新聞攝影記者的轉型[J].新聞前哨,2018(12):34-35.
(作者單位:濱海時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