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制度越來越趨向于合理化,現有學科較以往學科之間的難度有所下降,考試制度也趨向于合理化以及科學化,不再像過去對學生的理論性記憶模塊作過高要求,而更趨向于考核學生答題的規范化并鍛煉學生的答題思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技巧的培養,改革后的考試模式充分減輕學生的壓力。因此,本文從指導學生答題的角度,就中學道德與法治規范化答題的方法以及技巧提出可行的思路。
關鍵詞:中學教學;道德與法治;規范化答題;方法及技巧
隨著考試越來愈注重學生素質方向的培養,同時強化相關實踐能力的拓展,在規范化答題的方法以及技巧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點撥與指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以及思維能力的鍛煉,不僅僅從教材理論性知識記憶多少來判定,對應的解題能力以及答題能力培養程度的好壞同樣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對中學道德與法治考試中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與比較,可以發現,相同水平、相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在答題時,因為個人答題習慣的差異,表現在卷面上的分差可以達到10-15分。教師坦言說,這種情況十分常見,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考核主要由客觀題與主觀題兩部分組成,主觀題占比較高,在評判時學生主觀答題因素導致同樣表意的兩名學生,得分上卻有一定的差別,道德與法治課程此類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教師授課不僅僅圍繞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知識,還要針對學生答題規范化的培養作出努力。
一、關于審清題意的方法及技巧
審題,是一直以來各科考試重點強調的關鍵,審題是答題的第一步,是把握題目要意、掌握出題人意圖的重要步驟。學生受制于應試教育的局限,做題、寫題時帶有一定的功利性,持有“以最快的時間把題目完成就能鍛煉能力”的錯誤觀點,無論哪一學科,做每一道題都想盡可能的縮短時間,由于做題過程中的省略部分有限,通常只能在解題步驟上進行省略。因而大部分學生,在初次拿到題目時,習慣于在審題過程以及反思核查步驟省略,審題時間較短,對題目理解不清就開始答題,把握錯誤題目的關鍵點,不理解出題人的意圖,甚至看錯題目等低級錯誤時有發生。因此要想規范化答題,必須做好初始的審題步驟,從答題第一步就把握好方向,絕不張冠李戴,混淆題目的原意。審題過程中,學生注意審題的步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用筆勾劃重點關鍵詞句,確認好答題的范圍與使用的知識點,理清自己的答題思路,注意結合材料分析,再審慎作答。因此,筆者就審題方式,提供了以下三個維度的參考:
(一)審答題導語
道德與法治考核中主觀題出題時,往往由以下三部分組成,一是答題指導語句;二是材料內容;三是設問內容。這三個部分組成一道主觀題的全部內涵,每一部分都十分關鍵,其中,最容易被學生忽視的部分,莫過于主觀題中的答題指導語句,因此筆者首先強調,要審答題指導語句。學生審答題導語,可以通過出卷人簡單的闡述,了解本題的解題具體范圍,當確定了范圍之后,理清自己的答題思路,進一步考慮該使用哪些道德與法治知識點來進行作答。關于答題導語的指向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個范疇:
一是導語直接明確了答題的范圍以及關鍵知識點,同學們能較為輕松地尋找并作答。例如:部編版教材主觀題“請你運用教材中‘公平’的相關知識,探究如何踐行黨的十九大報告,促進報告內涵的趨向豐富,實現更好的社會治理目標”;部編版教材主觀題“請你使用‘無法治不自由’的相關知識來解釋塞萬提斯的自由理論”等。這一類題型明確指明了具體的知識與架構,是較為常見的一類題型。
二是導語未明確答題范圍以及關鍵知識點,同學們需要通過閱讀材料自我判斷以實現作答目標。例如: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教第三單元材主觀題“王佳通過學習‘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對某一地區一年的所有制結構進行分析,請你結合有關知識進行回答”;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教材關于歌德經歷的主觀題,導語直接顯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等。這一類題型的難度較前一種要高出很多,主要是因為范圍的模糊,導致學生對側重的知識點把握不當,很容易在答題時出現偏離問題,因而學生在答題時必須多讀材料文本,反復揣摩題干意義,對于正確把握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審材料內容
有關材料的審析也十分重要,材料是題目的主干部分,往往各種關鍵信息都包含在材料之中,正如之前所說,有些題目在導語中明確表明使用的作答知識點,那一類題型學生答題時相對來說會輕松且易于掌握很多。但是有更多的題目是不在導語中明示的,此時關于材料的審題至關重要。材料中包含作答時的重點關鍵信息,學生需要準確把握,在答題時盡量用筆圈劃與教材知識點可以聯系的材料語句,方便之后解題時不遺漏、不重復。有時候一條材料包含的知識點較多,因此學生必須自主把握,明確題目中的知識點數量,將知識點捕捉并進行整合,整合以后再逐一分析,對照所學知識點一一建立聯系,在整合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進行聯想,促進知識點的再生,協助自我知識的更加完善。為有效提取材料的重點內容,需要學生從以下兩個維度展開分析:
一是首先確定材料的立意主旨,把握材料所描述的具體內涵,找出最關鍵、最核心的內核,圍繞這個內容繼續展開敘述,層層遞進,在解題時切忌洋洋灑灑、長篇大論,注意按照關鍵點順序書寫,一方面可以幫助閱卷老師快速找到答案,避免因為自己繁瑣的語句丟失本應得到的分數;另一方面有助于之后的復查,按照關鍵點書寫可以避免知識點的錯寫與漏寫,以及重復的書寫,重復書寫不僅使得答題內容臃腫,也費時費力,不屬于規范良好的答題模式。
二是重視材料中的關鍵字,正如上文所述,在閱讀題目時,就要善于圈劃關鍵詞,提高對于關鍵詞的敏感程度,拓寬自我的思維范疇,將關鍵詞快速與教材內容進行勾連,例如“首要任務”、“中心”、“突出重點”等詞語表示本題考查教材相關知識點內容中的主要矛盾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就表明必須結合自我實際展開論述,不可以僅僅圍繞文本進行籠統的理論性敘述;當個人生活題目題干中出現“鏡子”、“水面”等意象,同學們就應該快速聯想到教材中“發現自己”一章中關于“認識自我”的知識點,以及關于價值的相關內涵。總之,充分把握材料題,對于學生的答題思路、答題取向等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審設問內容
審設問,重點在明確題目設問在問什么,想要獲得什么樣的答案,學生作答必須明確設問的指向性。例如常見的設問“材料中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的什么權利得到保護”、“請用相關知識分析國家機構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都屬于什么樣的經濟形式”等等設問,這里的“什么權利”、“什么關系”、“什么樣的經濟形式”等都要求學生用對應知識點進行作答,“什么權利”需要學生把握法律問題上公民享有的權利問題;“什么關系”要求學生把握國家幾個重要機構機關之間的職能、聯系與區別;“什么經濟形式”則要求學生了解我國的主要經濟體制等等。再比如“我國政府怎么保護這種權利”、“作為公民,應該如何正確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結合材料談談怎樣發揮國資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等設問,其中“怎么保護”、“如何行使”、“怎樣發揮”等關鍵字要求學生重點使用對應知識點回答解決的途徑與路徑,重點回答方法論。因此,不同的設問,學生也要把握設問中的關鍵詞,然后根據不同的關鍵字選擇回答的方向,避免答非所問、張冠李戴現象的出現。
二、規范整合答案的方法及技巧
關于答題時的方法與技巧,還可以從規范整合答案的角度進行思考。簡單列舉三種整合、組織答案的方法技巧,主要包括:一是圍繞題意展開原理闡述;二是把握教材結合材料內容;三是答案的布局需要架構化,下面是具體的闡述:
第一,圍繞題意展開原理闡述。學生在答題時,必須注意始終圍繞題目原意,結合所學的知識與原理,將二者融合,進而展開闡述。切記不可只從文本的角度展開泛泛而談,不重視教材原理的結合,這樣不利于答題貼近得分點,也非規范化的答題思路。
第二,把握教材結合材料內容。答題還可以從下面這個方向展開,即首先結合文本簡單思考教材的知識點,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正確的知識網絡體系,再對應著知識點,尋找與知識點相符的材料內容,這一種方式與上一種相對,主要應用于學生難以從材料中捕獲有效信息時才使用。學生要注意,如果一味羅列知識點,不結合材料分析,也是無效的答案,同樣不屬于規范化的解題思路。
第三,答案的布局需要架構化。答案書寫完畢,注意答案的書寫是否按照一定的結構排布,答案架構化,可以方便閱卷老師理清答題思路,在答案中找到關鍵的詞句,這才是規范化的答題思路。
結束語: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中學道德與法治規范化答題的方法及技巧很多,但是還需要學生自行把握,靈活把握,不可以拘泥于答題形式,要學會隨機應變,按照題目的變化靈活書寫,同時注意書寫的字跡清晰,書寫規范,以提高答題的得分率,促進答案的規范化。
本文系《初中道德與法治規范化答題的研究》NGX2018-003立項課題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樹芳.初中政治答題技巧的總結與傳授[J].文理導航,2014(6):86-86.
[2]李興明.政治規范化答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J].魅力中國,2009(11):71-71.
[3]吳俊新.初中思想品德課考試常見主觀題的答題要求及技巧[J].考試周刊,2014(1):4-5.
[4]龔茸茸.提高答題技巧是提升初中政治課教學質量的關鍵[J].學園,2012(3):103-103.
作者簡介:洪朝育,男;民族:漢;籍貫:福建南安;學歷:本科;職稱:一級教師;畢業院校:泉州師范學院單位名稱:福建省南安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