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冰
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室專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構建方法和結果,為護理質量的監測提供可靠依據。方法:借鑒國外的護理質量指標和研究成果,運用不同的函詢方法,明確敏感指標的內容和測量方法。結果:通過查閱文件和相關討論,構建了一套有14項指標的敏感指標體系。專家的權威系數>0.08,各指標變異系數<0.03,結果真實可靠。結論:手術室專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實用性強、可信度高,可為手術室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敏感指標;構建
手術室作為醫院的特殊科室,無論是工作流程,還是工作環境,都不同于其他科室,迫切需要可反映護理工作和質量的指標,從而提高臨床評價的可行性,提升手術室的服務質量。護理敏感指標產生于1996年,是衡量護理過程、結果的主要方法,其結果可真實反映手術室的護理質量,對規范護理流程,提高護理服務水平上具有重要意義[1]。下面,本文結合國外內的相關文獻和成果,對手術室專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構建進行分析,以期為護理管理提供依據。
1方法
1.1組建敏感指標研究小組 ?從我科抽取12名工作人員組建手術室敏感指標研究小組,包括護師9例,主管護師2名,副主任護師1名。本小組成員有5-8年的工作經驗,可正確分析影響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1.2敏感指標的構建 ?通過小組成員查閱文獻和討論,依據框架、過程、結果模型將其分為結構指標、環節指標、結果指標三大類。通過對中外文獻總結,得出手術標本錯誤率、手術用物齊全率、針刺傷發生率等5項環節指標,時間浪費率、相關危機知識培訓合格率2項結構指標,護理滿意率、壓瘡發生率、切口感染率等4項結果指標。
1.3護士意見收集 ?待確定敏感指標方案后,于每月例會中進行深入的討論,征求全體護士的意見。針對相關內容提出重要疑問:(1)手術室作為醫院的特殊科室,手術時間不確定,通常大于8h。而且,手術室的空余時間也存在很大爭議,夜間的空余時間不能納入勞動時間。(2)在手術室的實際工作中,貴重儀器損壞后果嚴重,甚至會影響手術進程。故而,需要將手術室重要設備、儀器的損壞率納入手術室的敏感指標中。
1.4敏感指標的確定 ?小組成員根據文獻檢索、討論所得的敏感指標,制定規范的函詢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問卷說明、正文等。在問卷的正文,將敏感指標分為敏感性、可行性、科學性三個維度,同時按照5級評分法,收集專家建議。用郵件的形式發出函詢問卷,邀請多名專家提出意見。整理、收集專家回復,修改或刪除系數異常的項目,對于專家要求增加的條目,經由研究小組討論后再決定是否放入問卷。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18.0處理文中數據,計量、計數類資料分別用標準差、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分別行t、卡方檢驗。專家對敏感指標意見協調度,用協調系數表示。P<0.05,差異顯著。
2結果
2.1第1輪函詢 ?手術室敏感指標構建中,共詢問了18名專家的意見,問卷回收率為100%。18名專家都對敏感指標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經過小組成員共同商討后,采納以下意見:(1)將敏感指標的統計周期更為季度或月總結,便于領導全面了解手術室情況,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2)建議增加患者的低體溫率。現階段,術中低體溫備受研究者重視,危害手術效果和預后,應引起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3)建議增加手消毒合格率。手消毒不僅是無菌原則的關鍵,也是手術室工作的硬性指標,檢測對象應為手術人員、洗手護士等。(4)建議增加燙傷、電灼傷發生率。在手術操作中,儀器設備使用不當或體位擺放不合格,都會出現燙傷、電灼傷現象。(5)手術用物齊全率有待考察。大型醫院手術量大,貴重儀器多,需要協調使用儀器設備。三四類手術術中物品多,且不確定,可刪除該指標。
2.2第2輪函詢 ?第1輪函詢刪除了1項指標,增加了3項指標,也改變了指標的統計周期。在第2輪函詢中,問卷回收率同樣為100%,各維度的變異系數小于0.03,數值處于0.08-0.15之間。兩輪函詢中,專家的權威系數都大于0.08,結果真實可靠。
3討論
數據調查顯示,全球每天有100萬人死于手術,700萬人術后出現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和醫院信譽[2]。因此,需建立符合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敏感指標,以降低圍術期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現階段,國內和手術室敏感指標相關的研究比較少,且多以專家函詢、文獻回顧為研究方式,缺乏臨床支持。加之國內信息化支持不夠完善,個別指標數據的收集也比較困難。對此,本研究在專家函詢、文獻查閱和回顧的基礎上,收集了一線工作者的建議,提升了敏感指標的可行性、科學性,初步構建了適合手術室專科護理質量的敏感指標體系[3-4]。
在醫院的護理管理中,質量管理是最重要的內容。本研究通過兩輪函詢,生成了14項敏感指標,涵蓋了手術室護理的具體項目和主要環節,符合可操作性、科學性的原則。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構建,方便管理人員明確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管理目標,從而提高護理工作的可行性及護理質量。但是,由于地域、醫院管理模式的不同,手術室護理內容存在巨大差異[5]。本研究涉及手術室為獨立科室,不涵蓋供應室護理、麻醉護理等方面的內容,使得敏感指標的形成存在局限性。跨層級、地域敏感指標的構建,將是未來的研究重點。
綜上,手術室專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實用性強、可信度高,可為手術室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參考文獻:
[1]余滿榮,蘇丹,張明會,等.手術室專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4):418-421.
[2]黃莉.基于循證理論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手術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2):3408-3410.
[3]白曉霞,曹勍,鄧敏,等.手術室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構建的初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12):885-889.
[4]翟淑娜,李秀芳,門彤,等.2017年度濟南市某醫院手術室護理質量的調查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4):163,167
[5]倪文妍,李波,李凌云,等.關于專科敏感質量監測指標中降低手術壓瘡發生率的探討[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