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明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與新時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使命稍顯偏離。如何在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的同時,創新高中數學教法,轉變學生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是每一個高中數學一線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以教材為著力點的高中數學教學法,是一種具備復制性的高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時代;高中數學;教材;教學方法
作為一門令不少學生“談之色變”的學科,高中數學確實有其難懂之處,也很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難”不是一線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固步自封的理由,不是一線教師熱衷于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顧教學效果的擋箭牌。迎難而上,用創新的教學方法解決問題,才是符合新時代教育方針政策的做法,也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
筆者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認為以教材為著力點,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在徹底教會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再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一定的課外拓展,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大有裨益。不過,很多教師可能迷信所謂“小道”消息,熱衷于使用各種形式的教輔資料,這其實是教學方向失正的行為,雖然在短期內略有成效,但不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所以,筆者將結合一些“問題”教學方法,從三個方面對“以教材為著力點”的教學法進行論證。
一、打好基礎,夯實數學學習之本
在數學學習這個問題上,什么最重要?毫無疑問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靠,那么再“華麗”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都無濟于事,因為缺乏基礎知識的支撐,很多知識點都不可能有效串聯起來。教師以教材為著力點,就是在給學生打基礎。教材中的內容全面,例題經典,試題難度適中。學好教材,可以比較牢固地掌握數學基本知識,為后續知識點的融會貫通作鋪墊。有些教輔資料熱衷“題海戰術”,信奉“解題百遍,其義自現”,安排了大量的重復性例題。教師如果使用這類教輔,等于強行讓一個不會行走的嬰孩快速奔跑,其結果何其悲哉,既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也就此固定了學生的思維,對學生后期的發展極為不利。建造一棟大廈,首要在于地基,學習也是如此,打好基礎,才能夯實數學學習之本。
二、從簡至難,搭好數學學習之梯
以教材為著力點,有助于構筑學生學習的梯度感。教材編制非常科學,從簡至難,循序漸進。有些教輔資料,題目設置過難,學生不容易掌握,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堅持教材的主體作用,在進行課堂設計時,也應當嚴格按照教材體例,由淺入深,增強課堂的梯度。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在教會學生教材上的知識點后,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針對性開展適度的難題訓練。此過程切忌大水漫灌,應當依據客觀實際,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設置不同難度,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攻克難題”之后的成就感。只有堅持從教材出發,從簡至難,設置梯度不同的學習階段,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搭好數學學習之梯。
三、培育思維,鑄就數學學習之魂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立德樹人成為教育的中心環節,全面發展是新時代賦予的育人要求。從數學學科來講,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就是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數學是培育思維的學科,不是固定思維的學科,是培養創造力的學科,不是培養“做題者”的學科,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把握思維培育這個教學目標,立足教材,推陳出新。要善于運用教材,誘導學生動腦,傳授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多維度、多層次思考,鍛造出色的思維能力。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不注重教學效果,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寄希望于學生課下的練習,布置作業時“多多益善”,這只會扼殺學生的學習天性,讓學生淪為“做題的工具”。教師要做思維的培育者,鑄就數學學習之魂。
誠然,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高下之分,但學生無高下之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出色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應當成為每一名高中數學教師的行動自覺。在筆者看來,作為一線教師,應當積極作為,敢于擔當,勇于革新自我,提升教學水平。通往成功的高中數學教學的路途有多條,“以教材為著力點”的教學是其中一條,也是具備復制性的一條。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