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剛
摘 要:高中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是重要的工作職責,高中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能,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有效地解決高中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為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作為高中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握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心理健康指導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指導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高中班主任要認真研究心理學和教育學,要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原理,高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生班級管理的規范要求,設計有效的班級管理方式,采用順應社會要求的新穎、有效的管理方法,積極改善班級管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益,讓高中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得到快樂地成長。
一、高中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的性格、道德、學問、態度、言行等,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品德行為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每個班主任都自然形成一個“心理場”,積極努力的班主任會營造一個積極的心理場,他帶領的學生自然在這個“場”的吸引下,被同化成為一個積極努力的人;反之亦然,消極的班主任自然營造一個消極的心理場,他帶領的學生自然在這個“場”的吸引下,被同化成為一個消極頹廢的人。所以,現在的家長,如果有條件,不但要選擇好的學校,還要選擇優秀的班主任。因為,學生家長都意識到班主任對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
1.高中班主任要有積極的認知。班主任有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能面對現實并積極地去適應環境與教育工作要求,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客觀了解學生的能力;班主任要具有積極獲取信息、適宜地傳遞信息和有效運用信息的能力;班主任要具有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班主任對學生要有一個全面的、發展的認識,不僅看到學生的現在,還要對學生的未來有一個積極的預測和憧憬。特別是對部分暫時落后,有問題的學生,不能用固定的眼光來看學生,而是認真地了解問題的原因,分析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引領學生走出困境,獲得進步。
2.高中班主任要有積極的情感。班主任要積極地悅納自我,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有正確的評價,樂于接受并喜歡自己,承認人是有個體差異的,允許自己不如別人。班主任熱愛教師職業,喜歡班主任的工作,積極地愛學生。能從愛的教育中獲得自我安慰與自我實現,從有成效的教育教學中得到成就感。班主任要具有穩定而積極的教育心境。教師的教育心理環境是否穩定、樂觀、積極,將影響教師整個心理狀態及行為,也關系到教育教學的工作效果;班主任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生之心,才會傾注滿腔熱情。不但要愛優秀的學生,也要愛一般的學生,更要愛暫時落后的學生;不但要愛長得好看的學生,也要愛長得一般的學生,更要愛長得不好看的學生。對于處在弱勢的學生更加要給以關愛,他們也更需要班主任的關愛。
3.高中班主任要有積極的行為。班主任要積極適應和改造教育環境,特別是剛擔任一個新班級班主任的教師,要盡快了解新的學生,新的班級,盡快的寫出班級管理計劃。班主任要能適應當前發展、改革與創新的教育環境,為積極改造不良教育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學會定制行動方案,并付之行動。班主任要能自我控制各種情緒與情感,做出合理的積極的行為。繁重艱巨的班主任工作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堅強的意志品質,教學工作中明確目的性和堅定性;處理問題時決策的果斷性和堅持性;面對矛盾沉著冷靜的自制力,以及給予愛和接受愛的能力。班主任要有建立和諧的教育人際關系的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因為,班級的管理,需要一個通力合作的團隊,有積極行為的班主任,通常有更多主動愿意的合作者,形成合力,能把班級管理好。
二、高中班主任要了解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極盛曾經對北京市30多所中學、500多個教學班的兩萬多名中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發現,中學生中有輕度心理問題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胡勝利通過對500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有49.6%的高中生存在各種程度的不良心理反應,有10.8%的高中生存在著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陳沛霖、陳立華用自制的問卷在武漢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武漢市中學生雖有50%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30%的學生屬于基本正常范圍,但也有10—15%的學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別是還有3—6%的學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擾。具體表現在:
1.厭學心理。高中生厭學心理的產生大約有以下四個原因:一是社會上出現的某些不正之風及社會道德水平滑波等對學生的心理、思想意識產生消極影響。有些學生沉迷于游戲室、錄相廳、網吧之中,對學習毫無興趣而言。這些都嚴重地挫傷了高中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家庭關系不和。有的家庭父母關系緊張,給子女的心靈留下了嚴重的創傷,致使他們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一些教師,未能依據學生的現狀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仍然按照過去的模式,只顧完成授課任務,不注重調動學生興趣。四是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對現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缺乏學習興趣;他們本身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更沒有人生奮斗的理想。這些學生對學習信心不足,而借故遲到、曠課,在課堂上打鬧,惡作劇,他們往往不思悔改,與教師頂撞,更有甚者棄學出走。
2.早戀心理。從現實情況看,中學生早戀特別是暗戀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青春時期的高中生,正處于生理成熟和心理發展的階段,自然有對異性的愛慕之心,再加之社會上大量言情的影視、畫刊、小說充斥學生的視野,所以校園里出現早戀現象并不奇怪,尤其是臨近畢業的文科班,由于愛好文學的人多、女生多,更是早戀的高發區。早戀既會影響正常的學業又危害心理健康。所以班主任要積極引導,做好思想工作。面對學生早戀,班主任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應當視中學生戀愛是正常的現象,是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然結果,正確引導,不能以“壞學生”、“壞行為”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