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今時代,教育的核心訴求已經從“應試人才”的培養逐步轉變為“綜合素質人才”培養。“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被提上日程,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應運而生。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學生在面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時顯得非常吃力,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那么,教師要怎樣對學生開展教學呢?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根據個人經驗與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九年級;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九年級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學年,學生們即將面臨中考這個人生中第一個“大考”,繁重的課業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壓力倍增,甚至喘不過氣,鑒于此現狀,教師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加輕松的學習道德與法治,從而有更多時間進行其他科目的攻堅。
一、做好常規教學工作
常規教學工作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師做好常規教學工作即是對教學工作的負責,更是對學生的負責,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做好常規工作,做到“有備而來”。
(一)熟悉教材
《道德與法治》是過去三年之內才出現的全新教材,對廣大一線教師們來說仍是一張白紙,教師普遍對教材內容、教材編成原則與方法還不夠熟悉,因此,教師要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對教材進行研讀,盡量熟悉教材中的各種細節,以應對學生的提問與質疑。同時,要仔細研究教學大綱,對其中的教學思想進行提煉,從而更加高效的對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二)備課工作做到位
備課工作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授課之前要進行備課已經是一線教師的習慣,因此,在面對新教材的教學時,更應在課前做足備課工作,在授課時做到對教材內容的絕對熟悉,并能夠靈活使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對于新教材的興趣。
(三)提升自身水平
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始終抱著和學生共同學習進步的態度,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為學生帶來更加精彩紛呈的課堂與教學,營造師生平等的氛圍。
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傳統課堂“粉筆加黑板”的固有模式,讓學生在多彩的課堂中充分受到道德與法治的熏陶,引導其身心健康發展。
(一)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分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實現分層教學的同時,也讓每個學生的成績有一定進步。最重要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活躍了課堂氛圍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取得長足發展。
(二)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教學實踐活動以其強烈的參與感,讓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到學習當中,同時,教學實踐活動也能改變傳統課堂模式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單方面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讓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從而讓學生更加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
(三)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到生活當中。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充分明確這一點,要將學生在課內外學到的知識轉變為技能,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每一章節的學習都要以“運用你的經驗”為準則展開,讓學生能夠有效的將知識與生活場景相對應,從而更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三、明確學生主導地位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難免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不自覺的進入“權威者”的身份當中,向學生單方面傳授知識,但學生理解多少,吸收幾成全憑學生自身。教師要改變這種情況,將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
(一)改變自身教學觀念
前文提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以“權威”自居,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展開課堂教學。出現類似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受到“應試教育”與“功利主義思想”的深刻影響,對學生產生“選拔思想”,能做到教師要求者便為合格,反之,則不合格,從而以“評委”的姿態對學生進行選拔。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摒除這種錯誤的教學觀念,從“權威者”的身份中走出來,融入到學生當中,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平等與開放的雙向交流
現如今,“師生平等”已經是廣大教育工作從業者的頭等大事。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必不可少。教師可在日常生活中對生活條件相對困難的學生、學習有障礙的學生適當給予更多的關注,使其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首要原則。
綜上所述,教師要對九年級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首先要將前期的基礎工作做到位,對教材有一個全局性的把握,同時對教材中教學內容的相應細節有準確認識,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其次,教師要在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上下功夫,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最后,要在教學中擺正自身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創造平等與開放的雙向交流環境,以此明確學生的主導地位,最終完成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與高中的學習做好連接。
參考文獻:
[1]趙邦珍.巧思慧教,增強教學實效性——初中道德與法治多元化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1):23+25.
[2]張躋婷.基于生活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