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麗
摘要: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真正變成了一門藝術,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讓和諧之美貫穿始終。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建和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自信,可以無拘無束地參與課堂教學,真正打破學生思維的框框、拓寬學生的思路,更加自然地參與課堂教學、融入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成長進步。
關鍵詞:和諧;氛圍;師生關系;教學內容
新的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和優化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進行價值觀的培養。語文教學需要呈現的是一種和諧的、愉悅的、探究的體驗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新課改賦予語文課堂的使命。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真實、更加生動,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學生更加自信地發現文學之美、表達自身觀點,形成與教師的良性互動。因而創建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新課改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我們眼里,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他們正處于成長進步的關鍵時期,學習能力很強,表現欲也很強,我們只需要創造條件,讓他們的學習效率更高,并給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就夠了。寬松的、自由的課堂環境,打破的不僅僅是死板的、陳舊的教學模式,還有束縛在學生大腦深處的“緊箍咒”。當學生愿意與教師交流互動,教師傳遞過去的信息自然會被更有效地接受,學生學習后的感悟也會更加有效地回傳給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大家都心情愉悅,思維流暢,神經保持適度興奮又不緊張的最佳學習狀態,課堂真正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成長、進步的階梯,課堂效率自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平常教學中,我往往支持學生充分發表自由意見。比如,我還常常鼓勵他們: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發現什么就說什么;你想提什么問題就提什么問題。我想只有充分放手,讓學生變得敢做、敢想、敢說,能力個性和創造精神才能得到更大發展。
二、創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簡單的說教,是以灌輸的方式實現教學目標最原始的教學辦法,這種辦法既落后又低效,對教育教學效率的影響有目共睹。如何避免這種說教式教學,讓課堂真正和諧起來,建設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關鍵。當一個教師愿意俯下身子,平視自己的學生,學生們看他的時候,自然少了仰視的壓力,大家地位平等,交流起來更加順暢,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就水到渠成。這時,在課堂上,教師有意引導起到的作用必然事半功倍。因此,教師要從傳統的高高在上的權威地位中走出來,理解和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課堂的教與學籠罩在一種愉快和諧的氛圍之下,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
比如在執教《西藏》時,教師要求學生給文章分段。有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說:我認為第一自然段是一段,二到九自然段是一段,第十自然段是一段。話音剛落,馬上有幾個學生反駁道:“不對吧,應該是四段吧?”小女孩聽后低下了頭,臉紅紅的。教師隨后說:“你的想法很獨特,能不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教師沒有輕易地否定學生,而是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耐心傾聽)小女孩紅著臉說,我覺得二到九自然段是在具體的贊美西藏的美麗富饒,因此我認為分三段(這樣的說法雖有說服力,但在眾多的質疑聲中她有些不自信了)。教師馬上鼓勵她:“課堂上勇于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別人影響。”事實是檢驗真理最好的方法,教師再次講解了一遍,證明小女孩的答案是正確的(教師話音剛落,教室里的同學都不由自主地為她鼓掌)。同時,教師適時地鼓勵了踴躍發言的其他同學,感謝她們在課堂上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活躍了課堂氣氛(得到了教師的肯定,學生們的發言更加積極了)。
常言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語文教師要有親和力,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多肯定,多鼓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進步。在如此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學生感覺自我價值得到肯定和認可,自然更愿意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輕松、愉快、真誠地與教師交流和溝通。
三、讓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更加和諧
按照新課改要求,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更加注重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設計,勇敢突破傳統的、表象的教材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涉獵更多相關知識,鼓勵學生更加開放、更加激烈的思維思考,滿足學生對更深層次問題的探索需求,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水平。
當學習古詩詞時,可以讓學生放飛想象,再現古詩詞中的美好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還可以讓學生學習背誦相同類型、相同作者、相同情境的古詩詞,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相互印證、相互類比、相互聯系中,牢記課堂教學內容,拓展提升課堂教學成果。此外,教師還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地打開學生腦洞,為學生思考和交流提供方向,并引出豐富多彩的答案,將師生交流和課堂效率提高到新的高度。
例如在《觀潮》一課的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雖然很生動形象,但是并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停留在文字層面,教師為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驗錢塘江潮的特點,就可以嘗試拋出一個趣味十足的問題情境——把全班同學平均分成三個小組進行表演,一組代表潮來前,一組代表潮來時,一組代表潮來后,然后進行表演。表演后,很多同學發出疑問,為什么錢塘江大潮如此壯觀?教師因勢利導,利用手頭資料和課文圖片為學生深入講解。此時的學生不僅認真聽講,而且不時發出陣陣贊嘆、不時提出一些問題,更可喜的是還有很多同學拿起手中的筆,劃出文中描寫錢塘江大潮壯觀的句子。
四、結語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育的各因素共生共存、互相依托、互為支撐,我們應整體考慮,為學生創造更加優質、和諧的語文學習環境。和諧的語文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發展的課堂,能讓學生在主動與互動中參與到課堂中來,讓預設和生成點亮課堂,讓學生的學習真實有效地發生。和諧的語文課堂,處處彌漫著民主自由的空氣,培植適宜學生主體精神生長的氣候和土壤,散發出生命成長的氣息。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王菲,吉春香.凸顯小學語文課堂的和諧之美[J].學子(理論版),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