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萍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進行教學,必須提高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水平,同時還要和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相得益彰,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學;有機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已有課程的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培養創新精神和鍛煉實踐能力。它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目前普遍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最有效的途徑。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基礎教育的學科教學質量與效率,是中國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發展的關鍵問題。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相整合已是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顆明珠。數學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教師快速、高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求知欲望,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升能力。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上好小學數學多媒體課堂教師應注意到的問題。
一、多媒體課件應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特點不同,思維方式也不一樣,因此電教課件特點也要有所不同。中低年級的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注意力不夠穩定,不能較長時間地集中,主要以機械記憶和形象記憶位為主。在制作課件時,可采用大膽鮮明的色彩的圖片,有趣的卡通形象,并配以親切的語言,極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求知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找規律》、《簡單推理》等內容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就能將枯燥味無味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高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的長,注意力趨于穩定和集中,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強,這時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就應該能拋磚引玉,對學生啟發誘導,讓其去獨立思考,提高他們分析、綜合、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不能一味的注重形象色彩,反而嘩眾取寵,分散了學生的有效注意力。如在教學《沏茶問題》、《鴿巢問題》等內容時,所制作的課件就應以圖表、流程圖等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
二、多媒體課件內容應是教學內容的精髓
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是為了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是主導地位,電腦不能代替人腦,教師也不能代替學生,所以教師不能將課本上的內容照搬到電腦上,加以信息技術處理,以滿堂灌式的電化教學付諸于課堂。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應該是教師借助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達到在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課件所展示的有關知識內容進行抽象、概括、歸納、總結,使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并學會應用。凡是妨礙學生觀察、分析、想象、思維等方面的信息技術不要使用,該板書的就板書,不能摒棄傳統教學手段。課件中的音樂、卡通形象等不宜過多。過多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記住本節課學了哪些知識,倒是被課件中的精美圖片所吸引,只關注下一個將展示的是什么新鮮形式的,這樣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目標失去了它應有的效應。
三、多媒體課件要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課件之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課堂容量,使課堂效果得到了全面提升。一些用傳統手段很難完成的教學內容,例如“圖形的變化”中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旋轉,圓柱、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等內容,利用數學多媒體課件可以把圖形的變化過程清晰的展示給學生,學生很容易理解形并和掌握抽象的性質,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是,對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語言用也有一個適度的問題,并不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需要用多媒體課件的進行教學,傳統教學手段也不能完全否定。例如教學《找次品》、《解比例》、《百分數》等內容時,教師必要的板演過程、精湛的點撥,教師對學生個性化的指導,及時恰當的評價,以及學生必要的討論交流、動手實踐,都是多媒體無法替代的。因此多媒體和傳統教學是互補關系,不可以互相取代。
四、多媒體課件內容能與學生自身經驗相結合
數學是生活中的數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多媒體課件的內容應是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數學,它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進程等。多媒體課件內容如果脫離學生生活經驗,他們會感到茫然,即使教師講解得準確生動,也可能壓抑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習興趣,因此多媒體課件內容應該盡量貼近學生閱歷。
五、教師做好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及對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教法,設計教學。教學設計中,問題要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積極思維,使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語言要有啟發性和激勵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因情境、因人、因時地變換自己的語言,做到有幽默性、邏輯性、言簡意賅、有的放矢,盡量給學生激勵性的美的享受。教師要有充分的課前預設,盡力避免課堂生成問題影響教學進程,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課件。例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通過課件讓學生直觀看到可以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然后讓學生動手試一試,但少數頭腦靈活、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還可以拼成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教師就應充分預設,課件要反映出這兩種情況。這樣可以防止生成問題的發生,避免尷尬場面的發生。還有多媒體課堂教學不可以脫離課本,多媒體課件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能代替課本。多媒體課堂新知識學習后應該讓學生看一看課本相關內容,這樣有助于鞏固知識,記憶知識。對于課本設計的一些鞏固提高性的練習題,讓學生看課本直接完成,這樣可以達到學生回到現實學知識的情境中。
綜上所述,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進行教學,首先必須提高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水平,同時還要和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并卓有成效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實現集教師、學生、教材、信息技術于一體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以促進教學質量的快速、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信息技術中數學課堂練習設計之“四化”[J]. 解芳.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2015(05)
多媒體教學優化小學數學課堂[J]. 施玲. 新課程(小學). 2017(02)
充分利用網絡功能,實現課堂練習的實時反饋[J]. 周才秋,季仁沛. 教育信息化.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