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星 尚三一
摘要: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職業教育當中主要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因此我們要將職業教育的內容與社會的實際發展狀況更多的連接起來,這樣才可能讓學生在畢業以后更加具有競爭力。當前在中職學校當中計算機專業的學習內容很多時候與市場中所需要的實際能力有一定的差異,這時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整教學當中的思路,爭取讓學生學習到的知識,真正能夠應用到未來的工作。本文中筆者就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談一談中職計算機教學與市場接軌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教學;市場發展
在21世紀,全世界最重要也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第1技術,就是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僅為我們帶來了更加多樣化的生活方式,還使得信息的傳遞和展現方式變得更加現代化。按照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在未來一段長期穩定的時間之內,計算機技術仍然會對社會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基于這樣的判斷,當前我們在中職學校當中。計算機專業向學生教授計算機課程,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多的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安排計算機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應該考慮到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以及當前社會主流的技術領域,讓學生在畢業之后真正能夠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當中。
1 中職計算機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
1.1 教材具有滯后性
中職計算機教學目前在教學當中所體現出的問題,最重要的一點就體現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我們知道想要讓學生真正擁有良好的知識技能,必須要先構建好教學的整體構架,而當前的計算機教學存在著一定內容上的滯后性,這樣的現象會導致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并不足以應對復雜的市場環境。
具體來說,學生在中職學校的學習要經過三年的時間,而教材是在學生入學時就已經安排好內容。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了整體的中職計算機課程以后進入社會所掌握的技能,可能與社會之間的實際差異已經有了三年的距離。
1.2 創造力稍顯不足
教學的另一個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當前的社會當中擁有更多的創造力。我們都知道當學生進入實際工作崗位以后,所面對的情況會與當前在學校當中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就體現在所有的問題不會按照既定的方式出現,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會解決臨時出現的意外狀況。而應對這些臨時出現的意外狀況,常常是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的,這時就需要考驗學生的創造能力。可是在我們當前的中職計算機教學當中,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仍然稍顯不足,很多時候學生沒有能夠將自己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化用為靈活的技能,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持續改正。
2 針對市場實際狀況改善中職計算機教學的策略
2.1 及時將市場動向引入課堂
針對當前的市場實際狀況,我們的計算機教學最先要進行,改變的就是教學內容。根據上文所說,我們應該積極的引入市場當中的,新技術和新思想,讓學生隨時了解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正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同時能夠看到當前的市場是如何來調控這種變化的。
舉例來說,近年來市場當中最火的計算機研究方向就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在中職階段,我們雖然還沒能夠開展這方面的教學,但是也要讓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了解這些,技術在市場當中的實際應用狀況,以及自己所學習到的技術能夠與這些內容產生哪些聯系。比如說,人工智能領域當中,有智能語音這個技術分支。當前市場當中的所有公司或團體想要真正實現語音智能,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自然語言理解。而想要讓人工智能系統,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首先要對大量的語音數據進行學習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首先要對大量的語音數據進行學習和處理。在處理這些數據之前,首先需要人為的對數據進行標注。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具有計算機知識的工作人員來完成,同時我們中職學校當中所培養的計算機專業學生,恰好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內容。我們讓學生了解了這方面的工作內容以及相關工作在市場當中的發展動向,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從而讓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夠更加明確自己未來發展的目標。
2.2 為學生提供項目模擬訓練
除了要為學生介紹當前市場當中的最新動向以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完成實訓項目,來獲取工作當中的實際操作經驗。上文中我們提到,很多時候在工作中學生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沒有現成的解決答案,需要學生根據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技能綜合的分析問題,創造性的給出解決方案。
因此可以說一個真實的項目環境,對于學生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培養自身的創造力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學校內部我們也要搭建長期持續穩定的模擬項目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長期處于一種經營項目運行項目的狀態當中,逐漸在工作中了解到自己面對工作的方式和態度,并且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今天的市場環境當中,社會工作崗位需要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一方面必須要具有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另一方面還必須要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向學生實時介紹市場中的最新動態,幫助學生模擬長期穩定的項目內容,我們可以幫助學生繼續提高自己對于市場的適應能力,在未來更好的走入社會參加工作。
參考文獻:
[1] 應力恒.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2).
[2] 陳東.基于工作過程設計職業教育課程——德國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框架教學計劃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2).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國防科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