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姬
摘要:新統編教材要求教師不是教會孩子多少語文知識和能力,而是教會學生有口若懸河、出口成章、下筆生花的才能。這一切歸功于語言,現在是語言使用的時代。生活、語言、習作三者看起來相對獨立,實際上三者緊密相連在一起。生活中,我們經常運用語言,在生活中積累好的語言,聯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再運用到習作上。可見生活是語言的藤,語言是習作的根。
關鍵詞:語言;生活;寫作
作為一名鄉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上我感覺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習作,有時不知怎么人手?學生在寫作上隨心所欲,寫出來的文章真實、流利,敘事清晰,但內容平淡無奇。學生的習作總缺少獨特的風格和精彩的片段,但怎樣才能讓學生把生活語言運用到習作上來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說生活
生活就是一個魔術袋,每一節課要看學生從里面取出多少東西來。農村的留守兒童生活孤單,自然環境優越,他們的內心世界同樣也五彩繽紛。可是語言表達時是瓶頸,在習作課上學生經常會出現一言不發的尷尬場面,有時不得不讓我擔心。所以我們要降低難度,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放慢一個節拍,循序漸進地引入。不能在課堂上一開始就進行引導,探究寫作方法及寫作要求。因為學生們按部就班,內容不離題,文章看起來很滿意,但總找不到心中的語言,沒有展開寫作的翅膀,壓抑了自由創作的靈感。
例如,我們和學生合作完成習作《什么讓生活更美好》時,我一走進課室,有位學生問我:“老師這節課上作文課嗎?”另一位學生說:“怎么又是寫作文呀?”高興也罷,擔心也罷,我的孩子們對作文課比較敏感。教師:“這節課我們不寫,說說生活中的事而已。”學生們立刻聽從指令,高興地回到座位上,有幾個男孩還興奮地說:“老師說不寫作文,只是說。”教師:“如果你是一位魔法師,你最想讓我們過上怎樣的生活?”90%的孩子都想讓我們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愛心滿滿,都想要教師和父母享受幸福,無私的愛讓我的心更暖。
農村孩子最依賴的是長輩,在學校,教師充當父母的角色,小伙伴的陪伴能帶來精彩的生活。說起小伙伴,他們津津樂道。我記得我們班智慧組的學生說:“朋友讓生活更美好,我有一位日夜不離的好朋友,有一次星期六來我家,給我使了一個眼神,用嘴一閉,我就明白了,連忙沖進房間,抱著球向球場跑去,身后留下奶奶的責問:‘你又去哪兒?’球場是我們的小戰場,我們在這里戰上幾十個來回,戰到天昏地暗、滿頭大汗,才帶著戰敗和戰勝的喜悅回家。”只要給孩子們一點時間,給他們一個發言的機會,孩子都會滔滔不絕。
二、想生活
有個成語,叫“出口成章”,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口語表達能力很好。我和學生在學習口語交際和作文課時不是局限在一個范圍內,并不是每一單元課文學習完后才進行口語交際和作文課,并把這兩個環節看作學習的難點,我們首先要打消這些負面的影響。面對統編教材,我們要靜心,想好怎樣設置整單元的課,我們課的難點就顯得更簡單了。如果把整單元的知識點看成一個建筑物,那課前的準備就是基礎的第一層,那每一節課的課文學習的是建筑物的主體,習作就是外表裝飾,也就是說每一節課都在為習作呈現。每一節課都要思考學生學到了什么,語言表達怎么提高,學生要認真地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想有趣的事,想自己的夢想,最后在習作課上才能“出口成章”。孩子們的內心五彩斑斕,溫暖的故事、感動的情懷、有價值的都被藏在學生的記憶深處。想好怎樣用口語表達,才能寫優秀的文章;想好心中的文章,才能進行書面表達。我們要根據習作的要求和生活的體驗,有分量地選擇,最后確定最值得寫的事情和最想與別人分享的故事,進而展開自己的思維。
生活中每一天都會發生形形色色的故事。每個故事看起來很凌亂,其實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人和故事不可分割。每一個故事都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我們語文課不是教會孩子們多少知識,而更是要關注文章的人、內容與人物是緊密聯系的。學生要想寫出一個故事或說出一個故事,那心里一定是先把故事想完整。圍繞自己所要表達的目的,從不同的事例展開想象,從生活中的語言美、行為美、家鄉民間藝術美展開想象,重點部分想得更具體些。學生們帶著要求和方法想象,習作就會妙筆生花。
三、寫生活
我們的學生不是寫作天才。很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沒有創新點,學生常常遇到葫蘆里煮餃子有料倒不出來的尷尬場面。孩子的生活多么美好,他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些孩子發現了,他也很難記得完整,細節方面很快忘記。比如: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只留下朦朦朧朧的影子。每一個孩子都要習慣準備一個小記錄本,記錄每一次看見的瑣碎事。在習作“讓生活更美好”時,有一位學生的作文主題是“地鐵讓生活更美好”,這位學生分享了地鐵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和幸福生活,他還寫了地鐵內的美。他的記錄本上這樣寫道:“地鐵車廂內最美的風景是一位大概三、四歲小男孩,他趴下身子,那幼稚的臉上帶著微笑,胖乎乎的小手拿著紙巾用勁地擦干車廂內的水跡。周圍的叔叔、阿姨們都對他贊不絕口。”順手記錄這個好習慣有助于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
如果教師要求學生們寫習作,他會覺得這是一種負擔。但如果學生們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或者寫自己的心聲,這種文章才有價值,才有寫作的意義。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生活中有趣的事更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有別出一格的語境,他們會想到事情的情景,環境的描寫,這些隱藏在事情背后的東西就會鋪成一條清晰的思維導圖,一件看起來平淡的事就會寫得栩栩如生。
四、結語
萬變不離其宗,寫作最終回歸生活。生活是語言的藤,語言是習作的根,寫好每一篇文章離不開生活。語言運用時代,要求學生們會想、會說、會寫。好的文章來自生活,寫所見、所聞,寫親身體會,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作為語文教師,陪伴學生走好第一步路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在以后的教學生活中不斷摸索出更好的習作教學方法。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