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璋
高等教育是學生知識學習和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個人的知識儲備與技能發展程度,將會直接影響自身的未來發展方向及空間。由于當前社會文化對于校園文化的影響逐漸加劇,加之高校營造了相對開放的學習環境,導致很多學生在專業學習活動中缺乏自律意識,沉迷網絡及游戲,荒廢了大量的學習時間,當就業遭遇困境時已經為時晚矣。迎合高等教育教學“寬進嚴出”的改革方案,大學生必須提升自身在學習及生活方面的自律意識,充分利用時間及資源,從而順利完成大學學習任務,為未來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重視自身自學能力的培養
由于高校的課程教學多為走讀式學習模式,教師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后,便需要學生能夠自行完成知識應用實踐、鞏固性學習等活動,對于自身的自學能力要求也相對較高。由于在中學教育體制中,學習任務多由教師設定,學生的學習行為對于教師也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但是在大學學習階段,便需要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專業學習和發展需要,契合自身在專業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不足,積極進行自我完善,自主設定教學目標、自行制訂學習計劃、根據教師的課程教學進行自主學習,這些活動都需要以良好的自學能力為基礎。為高效率的完成專業學習活動,學生要對自身的專業學習基礎以及學習能力進行自我審視和評價,發現自身在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根據專業知識的學習及專業知識應用實踐能力的發展需要,制訂逐漸完善自身學習習慣的計劃,強化自身的自律意識,如果一段時間都能夠按時完成學習計劃,可以給自己適當的獎勵,以循序漸進的發展自身的自學能力。
二、科學合理利用時間
大學期間學生需要自主支配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時間,科學合理安排和應用時間,是決定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關鍵。由于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很多大學生都存在過量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習慣,有些學生可以有效應用網絡進行學習,但是更多的學生是應用網絡看視頻、新聞、綜藝,時間在無形之中便悄悄流逝。為提升專業學習效率及質量,首當其沖需要學生能夠學習科學合理的安排和應用時間,日積月累,形成良好的時間應用習慣。學生可以制訂相對完整的時間安排表,將每日的時間分割成不同的模塊,將上課、自主學習、生活自理、體育運動、社交等活動內容都進行詳盡的時間約定,明確每段時間應該做什么,并嚴格執行時間表,同時在時間表執行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逐漸摸索該怎樣做才能夠提升效率,逐漸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將平時被浪費在上網、聊天等活動的碎片化時間,有效應用起來,以達到提升學習和生活質量的目的。
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活動必須要學生付出精力和心力,有些大學生進入到大學階段后就會出現明顯的惰性心理,這種惰性不僅是學習行為,更是學習理念,在學習理念及意識的影響下,也難以完成高質量的專業學習。正所謂“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大學生針對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有效的學習方法,用對方法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專業學習活動要分成“預習——學習——鞏固——實踐”等環節,很多大學生都忽視預習對于專業學習的重要性,這種想法是極其不正確的,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復習,可以幫助學生充分掌握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學生在預習環節中捕捉到本節課程的學習重點及難點,并在課堂環節進行針對性學習,即有利于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也能夠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記筆記等學習活動,為課后的鞏固性學習提供便利。課后也要重視知識的鞏固以及實踐應用,快速將知識內化,形成自身的專業技能,循序漸進提高專業知識水平與技能水平。
四、重視專業學習拓展及社會實踐
大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不僅要完成專業知識學習,還要實現學習階段向社會就業階段的完美過渡,提升自身的崗位就業及社會生活的適應力,因而大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還要重視專業學習活動的拓展,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多元化形式的學習活動,逐漸完善自我。拓展性的專業學習活動有多種方式,學生即可以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拓展知識視野,也可以進行跨學科的課程學習,提升自身專業學習的綜合性,高校進行專業課程設計是為便于科學研究而進行學科門類及專業課程的劃分,而這種人為割裂的課程設計又會體現出一定的局限性,根據自身的專業發展需要而進行跨學科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身知識架構的整合。而社會實踐更是學生需要關注的問題,很多專業教學與社會生產實踐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的對接,可以為學生的畢業就業奠定基礎。另外大學生在大學階段還要重視自身的專業發展及職業規劃,以自身的專業為基礎,對社會相關行業領域的就業形式、職業發展空間進行廣泛的了解,設定符合自身意愿的發展目標,并可以根據職業發展目標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能力訓練,將大學階段的有限時間充分應用起來。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發展的關鍵環節,在此階段學生需要重視自身自學能力的培養、科學合理利用時間、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重視專業學習拓展及社會實踐,通過提升專業學習的有效性,保證學習及生活質量,努力拼搏、不負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