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軍
摘 要:龍舟運動在我國高校的廣泛開展和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標志著龍舟運動的傳播和發展從傳統的民間活動形式進入現代化的教育活動形式,本文針對高校開展龍舟運動課程的時代價值與社會意義進行探析。
關鍵詞:高校;龍舟運動課程
1.高校開設龍舟運動課程的時代價值
1.1 龍舟運動的文化傳承價值
產生于兩千多年前的龍舟競渡,作為一種文化載體,由圖騰崇拜的宗教祭祀活動發展成純粹的體育競賽娛樂活動,隨后用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進而又為搞活經濟、推動全民健身運動開展、增進各國人民、各民族間的友誼和交流服務。龍舟的制作過程、龍舟的古老習俗(如點睛儀式、祭龍儀式等)、龍舟的文化內涵等都以其自身的生命力、吸引力在情感上與大眾產生共鳴,從而人們才會積極參與、發展并傳承下去。在高校中開展龍舟運動,對于龍舟文化的傳承、龍舟運動的宣傳、龍舟運動的快速發展都是大有裨益。
1.2 龍舟運動的觀賞、娛樂價值
龍舟的產生,從一開始,人們由于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神靈的膜拜,從而用飾龍的獨木舟競渡,來敬奉歡娛神明——龍,到后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的了解加深,龍舟成為純粹社會性的娛樂,人們在緊張的角逐中享受著 勝利的歡樂,再到當代社會,人們在大型活動中也采用劃龍舟來增添節日喜慶氣氛,比賽時,鑼鼓喧天,喊聲動地,觀眾人山人海,不論是競技者還是觀眾都從活動中得到較直接的、令人愉悅的主體情感的抒發和宣泄,龍舟的觀賞、娛樂價值得到完美的體現。
1.3 龍舟運動的健身價值
龍舟競渡是集群眾性、娛樂性與競技性三者交融結合的一種活動,其形態自然,可以在歡快的氣氛中自然的完成操作,達到鍛煉的目的。龍舟競渡的技術特點是需要全隊的配合一致,要有很高的團隊精神,這就要求運動員比賽時集中精力,團結配合,對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提高人體感受器官的功能,提高中樞系統的靈活性,以及運動中樞支配個人人體器官的能力。長期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能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如心臟收縮能力增強,呼吸系統功能增強,循環系統功能增強等等。可見,龍舟運動有著很高的健身價值,對于大學生而言,通過龍舟競渡,可以強健體魄,愉悅身心,促進其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其完美的集體觀念、自我觀念以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志品質。
1.4 龍舟運動的交流價值
各種文化和活動只有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鑒中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龍舟運動也和其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一樣離不開交流。為進一步宣傳龍舟,宣傳中國,促進龍舟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1985 年中國龍舟協會在湖北宜昌成立,結束了長期以來中國龍舟群龍無首的時代。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1991 年國際龍舟聯合會在香港成立,相繼有亞洲和歐洲的龍舟聯合會成立,目前已有全世界五大洲的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這項運動,每年都有約 40 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國際性比賽。通過交流,加強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民族的龍舟運動的相互借鑒和學習,促進了龍舟技術的改進和提高,增進了各國人民、各民族之間的友誼,促進了經濟貿易的發展。大學生通過龍舟運動,可以增強其愛好和平的意識。
1.5 龍舟運動的教育價值
龍舟運動作為一種民俗活動,其本身也是群體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娛樂的文化生活方式。它在遵循各民族風俗、習慣的基礎上,通過形式多樣的、民族性和娛樂性較強的,對民眾有廣泛吸引力的系列活動來發揮其巨大的教育潛能,使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龍舟文化是中華民族奮勇開拓、自強不息精神的代表,具有極強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在我國高校中推廣龍舟運動,不僅使大學生受到動作技能、身體素質和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與鍛煉,而且更能增進對民族傳統文化更直觀和深入的了解,明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體驗中華民族文化的底蘊,激發起民族自豪感。
2 我國高校開設龍舟運動課程的社會意義
2.1高校開設龍舟運動課程可以使其發展進一步科學化,彰顯其傳統魅力。
盡管龍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已經由市井文化向大眾文化過渡和改革,也正在從體育的角度挖掘其體育功效與健身功效。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以現代體育科學理論指導的龍舟運動學科形態,目前的傳播方式和教育形式都是經驗型。而高校因為其在教學、科研、經費、師資等方面的充足保障,從而使龍舟這項古老的傳統運動項目的發展更加科學化,彰顯其傳統魅力。
2.2開展龍舟運動、開設龍舟課程無疑是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充實與發展,豐富了民族傳統體育內涵。
高校開展龍舟運動、開設龍舟課程是保護、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展先進文化的一項具體措施。高校是教書育人,學習知識,傳承知識的殿堂,通過龍舟運動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深刻體會民族傳統的魅力所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而且可以拓展高校學科建設,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龍舟運動專門人才,實現高校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任務和辦學目標。
2.3高校開展龍舟課程對大學生的人格和社會品格有深刻影響。
龍舟運動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是人類在長期歷史中所創造、積累的文化遺產精華,接受并且使它們進入課程,可以使其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精神,轉化為學生的主體能力、態度或人格特征,增強大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大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大學生的主體人格。龍舟運動是一個集體項目,需要隊員的密切配合,在這個過程中,隊員可以從中學習到奮發向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體會到團結拼搏、齊心協力的社會品格。
2.4高校通過龍舟運動課程的開設,為高校的發展創建一個新的平臺。
通過組建龍舟隊參加比賽的契機,形成自己的龍舟品牌,其形成會快速在大學生和社會間產生影響,提升高校在社會的知名度,提供一個向社會展示和施以影響的窗口。同時龍舟運動所倡導的“同舟共濟、團作協作、頑強拼搏”精神,適合現代大學教育的時代要求。高校龍舟運動的發展必將成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
參考文獻
[1]王革,等.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韓山師范學院報,2002(4):134—137.
[2]韓明.試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功能[J].四川體育科學,2002,2.
[3]孫華,沈勇進,費濤.淺談龍舟運動及其社會化[J].湖北體育科技,2004,4.
[4]車嬡媛,魏永新.龍舟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構建的影響[J].《內蒙古體育科技》(季刊),2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