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婷婷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是教師比較頭痛的兩個問題,也是小學階段應該重點掌握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在理解與領悟能力方面較差,所以造成閱讀具有一定的困難,并且如果單純的將閱讀與寫作分開進行,那么不利于小學生今后綜合能力的養成,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將讀寫結合起來講述,這樣才能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提高。本文就對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措施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閱讀;讀寫結合
1、讀寫結合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實施的作用和必要性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一直是最困難的兩個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到了引導著學生關注作者的創作結果,只關注了作者“寫了什么”,沒有告訴學生作者“為什么寫”“如何去寫”,導致學生在理解課文文本時,感受非常片面,不容易領會課文的內涵思想。另一方面造成了閱讀和寫作的割裂,學生閱讀了很多文章,卻仍然無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讀寫結合的方式,是讓學生的文章創作與閱讀內容聯系起來,通過閱讀的內容引發思考,再基于思考的結果進行創作。與自由創作相比,在內容或者形式上具有一定的限制,而這種限制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的寫作從創作變成一種模仿,讓學生在逐漸模仿中體會所閱讀文章中作者的內涵感情、寫作方式、遣詞造句等等。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實行讀寫結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一方面,學生的學習階段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低年級階段相比,高年級學生不僅僅需要正確書寫漢語,避免語病,還需要逐漸學會精煉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學會用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文章,學會多種不同的寫作手法,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進度。然而,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積累總體數量較少,尚不足以通過自有訓練的方式掌握所需要的寫作能力,因此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模仿中成長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2、讀寫結合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側重性過強
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在教學中講究的是閱讀與寫作二者并重的教學策略,通過二者在教學上的結合,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語文課程通常都圍繞教材展開,而教材中的內容又一閱讀課文為主,因此在教學中閱讀教學的內容較多,學生也比較熟悉,占據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而用于寫作教學的課堂時間則少之又少,教學內容也缺乏針對性長期下來,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增強,而寫作能力卻比較薄弱,出現了讀寫分離的情況,給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應用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2.2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無法有效結合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都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容,讀寫結合在教學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教學實踐的證明,但由于二者的所需的課時較長,尤其是寫作教學中更需要給學生留出很長的寫作訓練時間,因此在課程安排上出現了很大的困難,很多教師只能被迫選擇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分離開來,單獨進行教學。同時,很多教師習慣于讀寫分離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即便能夠將閱讀課程與寫作課程安排到一起,也無法將二者真正結合起來,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讀寫結合策略的應用。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施措施
3.1積極引導學生寫日記
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可以很好地積累自身的生活和寫作經驗。對于小學生來說,一般會在寫日記的時候出現一些寫作的誤區,所以,需要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將寫日記的方法細心傳導給學生,并讓學生在平日里增加閱讀量,在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將寫作和閱讀、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確閱讀和寫作間的關系,學生加強對生活的體驗,將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出來。同時,也要讓學生養成多觀察、多思考、多創新的思維習慣,及時鼓勵學生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現象和故事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養成寫日記的良好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和創作,從而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的訓練。這種寫日記的方式對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具有很好地提高作用。
3.2激發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適當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精彩的課文進行續寫。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凡卡》時,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將全文進行了一系列的講解后,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凡卡在鞋店里做學徒的悲慘生活。那么,教師在進行寫作練習環節時可以以“信”為寫作線索,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當信被退回到鞋店后,鞋店老板是怎么對待凡卡”這樣一種場景,或者是讓學生對“當爺爺收到凡卡的信后,爺爺的舉動”進行聯想和續寫。而這種利用學生想象力進行課文續寫的教學方案能夠讓學生在續寫時有一定的連接性,促使學生能夠表現出自身極大的寫作欲望,在續寫過程中,由于學生已經體驗到凡卡的悲苦生活,有利于學生在寫作中增加自己的情感,比如,內心對凡卡的同情,促使學生對凡卡未來的幸福生活進行詳細的描寫。
3.3細心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很多時候在學生寫作文的時候苦于沒有相應的素材寫不出文章而煩惱,教師可以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啟發學生應該如何思考。如寫關于動物方面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互相討論自己都讀過什么關于動物方面的文章,文章中是怎么描寫動物的,見過什么動物,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它們有著什么樣的生活習性,有什么特點等。例如,課文《松鼠》從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活動范圍,活動時間等方面介紹了松鼠,這樣的描寫使松鼠可愛機靈的形象躍然紙上。通過這樣的啟發,學生思維也就活躍起來,想的多了,討論的多了,然后再布置需要完成的任務,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思維開闊,寫作就更加得心應手,寫作水平也會提升。也可以讓他們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寫一段話,如觀察家里的桌子,它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上面有什么圖案,哪里有條縫,等等。這些簡單的書寫讓學生更加能細致地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使以后的寫作更加得心應手。
4、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在實際教學中最大程度上的發揮出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作用,就需要提高自身對該教學的認識,并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促使學生能夠提高寫作的興趣,同時加強學生閱讀量還能擴充學生的文化知識與視野,并引導學生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的相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身語文綜合文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慧玲.探究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6,(64):49.
[2]鄭智娜.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