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佼
摘 要:本文分別從各國食品工業和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所導致的分歧、各國傳遞的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可信度較低等五個方面深度剖析了當前食品安全合作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前各國及我國國內的食品安全現狀,進一步探索出解決食品安全合作的相關對策,從而消除食品安全合作的障礙,營造出食品安全合作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一帶一路”;食品安全;國際合作;互信機制;食品安全信息溯源
1 當前食品安全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各國間的食品安全合作迎來了新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有五大方面的問題最為突出。
1.1食品工業發展水平及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導致食品安全合作出現分歧
“一帶一路”建設起始于中國,貫穿亞非歐三個大陸,包括東南亞、中亞、西亞及中東歐等地區的65個沿線國家,涵蓋的人口總數約為44億,經濟總量高達21萬億美元,是目前為止世界上跨度最長且最具有潛力的經濟合作帶。總體來看,在各國食品工業發展中,除新加坡、波蘭等部分國家食品工業基礎相對發達之外,中亞、北非及部分獨聯體的國家食品產業發展滯后,食品加工能力較差,食品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進口。
1.2 各國傳遞的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可信度低,導致“一帶一路”食品安全通道尚未完全打通
在無政府的情況下,各國在進行食品安全問題的交流與合作中,均以自身的國家利益為出發點,難免會出現隱瞞對自身不利的信息以及為提高本國食品安全的國際地位而謊報信息的現象出現,從而導致國家間彼此的不信任,使各國食品安全信息傳遞受阻。
1.3 尚未建立統一的國際食品安全信息溯源的監管體系
由于生產的全球化,食品在不同的國家生產加工成為常態,使得食品的供給鏈不斷拉長。在這個復雜的生產流通環節中,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由于缺少統一的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的監管體系,易造成很難對食品安全責任進行溯源的窘境,從而導致了不同環節之間互相推諉的現象發生,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2 關于解決食品安全合作中問題的幾點思考
面對食品安全合作的新形勢與新問題。通過建立合作機制、和食品安全信息互信數據庫、制定國際統一的食品安全溯源機制、不斷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檢測的標準、加強食品工業創新能力等方法,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之間全方位的溝通與合作,加強彼此間的互相信任,促進國家間食品安全大通道的暢通無阻。
2.1 擬合各國間因發展程度不同所存在的差異,建立國際食品安全合作機制
各國在食品安全合作方面應充分認識到,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唯有加強食品安全技術、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合作,才能實現共贏。要站在食品安全全球化的高度,既要在全球食品安全問題解決中采取一致行動,又要尊重不同國家的食品工業發展方式,促進其協調發展。
2.2 建立國際統一的食品安全溯源機制,把責任落實至食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實現社會共治的監管格局
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牽扯到不同的監管環節以及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體的復雜工程,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全方位、高水平的日常監管及責任追究機制是應對食品安全合作問題的有效措施。只有通過建立健全的國際食品安全追溯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各國食品的入市備案、進銷和召回制度及食品安全信息查詢制度,將責任落實到食品生產、流通、銷售的每一個環節,才能為食品安全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2.3 進一步完善國際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協調各國食品安全檢測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
在各國食品安全檢測標準不盡相同的情況下,應進一步完善國際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的食品出口國,我國也應加強對沿線國家的食品法律法規及進口標準的研究,對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標準重新調整歸類、摒棄不適合我國國情的標準。不斷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檢測的標準,努力與國際標準接軌,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卻仍未制定的標準加緊修訂,逐步彌補食品安全檢測標準中存在的各種差異,推動技術標準一致性的建設。進而建立起一整套基于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我國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呂余生.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產業合作探索[J].東南亞縱橫,2014(11):11-13.
[2]沈瓊.“一帶一路” 戰略背景下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探析[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6,50(1):140-146.
[3]薛力.中國 “一帶一路” 戰略面對的外交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5(2):68-79.
[4]鄒嘉齡,劉春臘,尹國慶,唐志鵬.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J].地理科學進展,2015,34(05):598-605.
[5]劉凌,姜忠杰,王潔,張樹明.“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7,4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