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鸚歌
摘 要:無論在哪個學習階段,語文都是學生所需要學習的主要科目,而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展開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尤其加強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注度。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許多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并不是非常合適,經常會與學生的實際語文能力成長出現一定的沖突。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高中階段是學生綜合素質成長非常重要的時期,學生的學習本身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再加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全新教學要求,一定程度上給教師的開展帶來了多種挑戰(zhàn)。在高中的眾多學科當中,語文屬于最容易被學生忽視的一門學科,但它對于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文化傳播功能卻是最為有效的,教師需要在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自身的教學引導和實踐作用,帶領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從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這一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內容上,第一,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目的在于語言構建與應用,而主要的教學目標則是延伸和拓展學生語言能力的運用。無論是學生的審美認知,還是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都離不開語言的架構,而文化基礎的沉淀需要有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其中會涉及到人文情懷的解讀和審美能力的培育。在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語文引導,帶領學生通過觀看新聞、閱讀書籍、瀏覽網站等方式來拓展他們的文化視角,使得學生的文化底蘊能夠有所增加,進而更好的完成語言建構,穩(wěn)步提升學生的語文認知和語言運用能力。第二,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需要深層次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思維。在高中語文學習當中,學生不免需要對一些文章展開理解和思考,而這些內容建立在學生具備一定語文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因而語文思維的提升無疑能夠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質疑,并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方法
1.以互動教學來培育學生的語文思維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實踐中,教師的教學開展主要會采取灌輸式教學,這一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學為課堂主導,學生僅僅能夠在講臺下被動地聽講,雖然也能夠接受到一定的語文認知,但由于缺乏主動的學習和思考,導致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成長的速度非常緩慢。對于這一問題的改善,教師可以從課堂上的交流互動出發(fā),通過互動教學來帶領學生展開課文思考,使得學生能夠形成主動探索和思考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能夠保持活躍的語文思維,逐步提高相應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這一課文的語言本身較為優(yōu)美,對于景物細節(jié)的描寫非常生活,而且采用了相當多的修辭手法,能夠帶領學生產生相當多的思想感悟。教師對這一課文展開講學時,可以將重點放在“荷塘月色”的情景構思上,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描寫來思考這是怎樣的情景,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由于很多學生缺乏深厚的語文認知,因而不免會出現沒有學習方向的狀況,教師還可以適時提出一些問題,如課文第四段描寫了哪些景物,又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通過這樣的提問,能夠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以深層次的思考,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語文發(fā)散思維,培育學生的語文閱讀和思考能力。
2.以名句賞析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認知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本身更加深層,因而所選擇的課文大多是一些名篇經典,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容易得到一定的感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語文思維。同時,這些優(yōu)秀的課文中往往會包含許多的好詞佳句,無論在描寫景物,還是在敘述一件事的時候,都采用了非常細膩的手法,整體的描繪非常生動形象,能夠迅速吸引人們產生深層次的認識。教師可以將名句賞析添加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嘗試著將一部分語文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作為學生的主要鑒賞內容,逐步培育學生的審美水平,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思想。
比如,《赤壁賦》本身是一篇經典名文,其中的名句相當多,如“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這些名句主要是對景物的描繪。再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蘊含了各種人生哲理。教師在講解這一課文的時候,需要帶領學生重點賞析其中的好詞佳句,學習作者的不同寫作技巧,深層次理解這些句子的含義。
3.通過古文探析來引導學生接觸傳統(tǒng)文化
高中語文教學中所涉及的古文相對較多,而且其中的許多古文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內涵,值得學生加以借鑒和學習。但是古文本身較難理解,再加上其中的文學思想與當代文學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即使是簡單的字詞釋義,學生都很難迅速理解和掌握,因而給學生的學習形成了較大的阻礙。教師在改善這一現狀時,可以逐步帶領學生探析不同的古文,并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古文學習的趣味性,使得學生愿意跟隨教師的步伐展開古文探析,并在這個過程中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比如,在學習《琵琶行并序》的時候,這一課文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樂府詩,其中有著明顯的唐朝文化色彩,因而值得學生加以深層次學習。教師在展開教學的時候,首先需要帶領學生閱讀一遍課文,接著對文中的字詞讀音和釋義加以了解剖析。由于課文中的詞匯釋義有著明顯的古今差異,因而需要重點講解。在完成對課文字詞釋義的講解之后,教師便可以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最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完成對整個課文的串聯(lián),理解這一課文所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通過這樣的理解剖析,學生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到學習古文的趣味性,并且也能夠逐步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雖然加強了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注度,但是在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上依舊存在較多的不足,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科學合理性,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需求,采取一些應對策略,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和鑒賞認知,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科學培育。
參考文獻
[1]淺談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路徑[J].丁梅榮,楊生棟.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0)
[2]探討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及培育策略[J].趙中強.學周刊.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