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輝
摘 要:新課程要求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力求達到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為了適應富有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教師必須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營造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而微課的運用恰恰符合這個特點。微課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和呈現方式的特點決定了其靈活性、方便性和主題突出、內容具體的特性,而且微課具有成果簡化、多樣傳播的特點。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微課,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小學生正是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利用微課能夠讓學生對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深刻的感悟,在生活中感悟語文,在語文課堂中感悟生活,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語文成績。
一、微課概念及優勢
所謂微課,主要是指在新課標基礎上,將教學視頻作為基本載體,對教師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反映出來的各類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微課在實際應用中,短小精悍、資源類型豐富,且能夠對知識點進行延伸,引出知識重難點。詳細來說,首先,微課時間較短,通常在十分鐘之內。其次,微課內容具有針對性,強調對某知識點進行教學,不會給學生增加壓力,能夠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再次,微課反傳統性特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得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與教師共同完成教學目標。最后,微課建立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之上,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能夠改變以往單一、乏味的教學方法,從而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可見,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教學現代化改革的具體表現。
二、微課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特別注意創設有效的語文情境,先聲奪人,一出場就要抓住學生,點燃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積極主動探究新知。
例如,學習《三亞落日》這篇課文時并不能將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展現給學生看,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微課錄制的方式將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錄制下來,在課前播放給學生看,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知識,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三亞落日》這篇課文知識的理解。教師在微課錄制時可以根據《三亞落日》的課文內容,如教師首先可以用三亞大海美麗的景色作為開頭畫面,體現出三亞景色的美麗,接著可以用鏡頭拉近的方法將落日的景色表現出來,在表現落日的美麗景象時可以配解說文字,便于學生理解。然后教師可以按“收斂了光芒的夕陽—慢慢下沉的夕陽—頑皮蹦跳的夕陽—悄然入水的夕陽”的順序把日落變化的過程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三、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一)讓學生“翻轉”為主人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句話就像教師的口頭禪,但是教師先“教”,學生后“學”的狀況依然得不到根本性改變,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認知過程就是已有的認知過程不斷充實、完善和不斷修補、重建的過程,任何不經過獨立的自我活動而獲得的新認知結構都是不牢靠的。“微課”的出現,恰恰是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支撐下變先“教”為先“學”,而一切教師的“教”都要服從學生的“學”。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微課中,鮮明的色彩,直觀的形象,立體的動畫,將小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通過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身臨其境。課本知識變得鮮活,學習興趣變得強烈,情不自禁游離于文本中。如教學《月光曲》一文時,月光照進茅屋的美景,無論我的教學語言多么富有藝術魅力,學生就是難以深刻體會。此時我通過微課將這一情境展示出來,學生立刻興趣盎然,入情入境。學習的靈性被激發,學習之門瞬間寬敞。
(三)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微課的出現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講解。通過微課來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有目標、有方向地去思考,真正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根據不同地形設計的兩種鑿井法和“人字形”線路,是課文的難點。只有解決難點,才能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能。我利用微課,展示“人字形”線路,先出現整個地形圖像,伴隨著一陣汽笛長鳴,一列火車下山時前拉后推,上山時后拉前推駛向遠方。在微課的展示下,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學生非常直觀地認識了“人字形”線路,并體會到“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巧妙之處。新穎有趣,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氣氛中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中。
四、微課拓寬了學生學習渠道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都是在教室里進行的,學生只有一個老師,老師在同樣的時間也只帶一個班的學生,學生的“輸入”和教師的“輸出”是極為有限的。但是微課模式在課堂上的引入卻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比如在學習《威尼斯的小艇》這一課時,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放映威尼斯風情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之后,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從網絡上下載其他關于本課的微課視頻與學生共同學習。
五、微課,彌補語文教材的缺陷,解疑難問題
小學語文課文內容豐富,涉獵各個方面的知識,靈動的才智無不棲于根深葉茂的語文之樹,教師應該讓自己的語文課堂始終帶給學生愜意、溫馨和靈動,讓學生在語文的世界穿行,在真實與浪漫中感悟。比如《夾竹桃》一文寫的是夾竹桃,但是課文第三自然段竟無一個字提及夾竹桃,有的學生認為這一自然段可以刪除。有的學生認為這一自然段不能刪除,到底這一自然段能不能刪除,有什么作用?我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把課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制成微課,給學生播放。就這樣,利用微課,教師及時地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總之,教師要善于合理設計和應用微課,把微課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通過微課情境,能夠更快地進入課堂教學狀態,更快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設計微課過程中,要選取優秀的微課素材,不斷增加學生的語文課外知識量。
參考文獻:
[1]張雪松.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探究[J].課外語文,2016,(11):71.
[2]別新均.淺談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