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自仕
摘 要:在對高中物理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后,發現其中存在著不少問題,最為明顯的便是教師沒有對自身所扮演的教育角色進行精準的定位。因為如此,才使得“生本理念”沒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得到真正的落實。因為學生主體地位受到忽視,從而使得整個高中物理教學課堂的有效性不高,最終導致學生對學習物理知識產生抵觸情緒,教師需要對此加以關注。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踐;
所謂的“生本教育理念”,其實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秉承著“一切為了學生”,以及“對學生給予高度的尊重”的理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將生本教育理念有效應用進高中物理教學之中,能夠為整個高中物理教學提供一套極為有效的操作體系。此種教學理念,既將高中素質教育的內涵體現得淋漓盡致,還能夠使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并且使得他們能夠掙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使得他們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得到高效的培養。正是因為此種教學理念對學生的成長有利,由此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注重教學的效率,最為關鍵的便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有效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能夠充分的發揮出來,來使得整個高中物理教學課堂變得更加高效。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生本理念”應用的注意事項
在“生本理念”指導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這樣一些事項。其一,便是需要注重教師角色的轉變。對于教學而言,教師需要成為“主導者”,但是卻不是“全權”,而是需要給予學生空間,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二,便是需要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需要注重組織更為靈活的物理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引導,使學生在學習到經驗的前提下,來將這些知識進行內化,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物理學習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其三,便是需要注重教學目的的轉變。在“生本理念”的促進下,教師需要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發現探究的過程,教師需要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問題的時候,能夠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對正確物理概念與知識進行掌握的同時,還能夠使得學生的物理思維變得更加科學。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生本理念”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精心設計課程導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為了在教學中有效滲透“生本理念”,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對物理學習課程的備課以及導入設計加以重視。通過對高中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年齡特征進行分析,來選擇更加生活化的教學素材,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物理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也能夠從另外一種程度上使學生能夠對學習物質知識保持一種興趣。一旦學生能夠對此感興趣,那么他們在物理課堂教學之上便會更加積極,師生之間的距離也能夠更容易拉近。
例如,以“相互作用”這個小節的教學內容為例。在這個小節的教學中,有涉及到關于“摩擦力”的知識。由此,教師在進行知識導入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將一些生活化的內容有效的滲透其中,使得整個教學情境能夠變得更加生活化,從而讓學生來掌控課堂學習的主動權。比如說“同學們,你們住過泥鰍嗎?你們覺得怎樣才能夠抓到更多的泥鰍?”在進行這樣的情景創設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關于“摩擦力”現象進行探討,并且讓他們對互相提出來的物理現象進行原因分析、討論切磋。如此一來,便可以使得學生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一旦學生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積極主動,那么教師便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課堂提問,如“什么樣的情況下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對于兩個相互運動的物體而言,具有何種作用?”來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在這樣的教學之中,能夠使得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并且使得學生的物理學習視野能夠得以開拓。學生在這樣所營造的物理學習氛圍之中,也能夠體味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生本理念”也能夠在其中得到更好的滲透。
(二)注重差異教學方式,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高中物理知識的時候,為了能夠使得“生本理念”得到更好的滲透,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予尊重,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自信心。對于學生而言,因為基礎與理解程度不同,所以他們的學習成果也會具有差異性,這會對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造成影響。由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對此注重。
例如,以“自由落體運動”這個小節的知識為例。不少學生在對這個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會覺得其中有些理論知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困難,教師不能夠對其進行單向的輸送,而是需要采用差異教學方式。比如說,在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選擇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如“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請舉例說明?什么因素會對物體下落快慢造成影響?若是在真空之中,物體下落快慢會有何變化?”經此層層遞進之后,全體學生才會真正學到知識。又或者是以“光的折射與全反射”這個章節的內容為例。在這個小節的內容教學中,有關于“測定玻璃的折射率”這個教學點,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先作圖,將光路圖畫出來,然后再根據公式,即“”,從而將折射率計算出來。當然,在開展實驗任務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能力來承擔不同的任務。一旦學生能夠在實際參與過程中獲取成就感,那么他們便會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得“生本理念”得到滲透,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之中得到進步。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在以“生本理念”為基礎的高中物理教學之中,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要懂得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更為主動的學習、探究。如此,來使自身的物理科學思維得到培養,使整個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夢濤.“學案導學”--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新探索[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12):54-55.
[2]郝小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高考,2015,(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