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迪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有效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中學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人們也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不適合現階段中學的音樂教學。在現階段充分結合中學生鮮明的個性特點,采用新的中學音樂教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成為中學音樂教學的主流發展趨勢。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學的現狀,結合當前的情況,闡述了中學音樂教學的改進策略,為教師提供了理論指導和經驗。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學分析;新課程改革;提高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主要是為了追求自由和諧的中學音樂教學氛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掘中學生的問題,創新,探索音樂知識的精神。在教學創新的前提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有效提高當前中學音樂教學的質量,從而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與國家人才的素質要求,發展自主創新的國家建設大膽探索具有鮮明時代的新人才特征。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新課程改革,實施音樂教學方法創新,全面提高中學音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要注意音樂性的教學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通過聲音和聽覺來感知和釋放情感。因此,音樂性已成為音樂教學的核心,中心和本體。教師必須注重教學中的音樂性。然而,在實施音樂教學策略時,很多教師很難掌握音樂的適度性。有些老師過分關注音樂,整個班級都在唱歌和聽音樂。整個班級似乎有條不紊地排列,學生們也很享受。然而,學生的收獲也很少,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停下來觀看,并回想起音樂的魅力。相反,一些教師過分介紹了音樂的背景知識,作者的生活和音樂發展的歷史,這使音樂在音樂教學中變得更加主導,學生無法獲得音樂的視聽感受,這是困難的。與之產生共鳴。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音樂性和其他音樂語言,注重音樂價值的本體論,注重聽,唱,提高學生音樂的多樣性。此外,教師在準備課程時應反復聽取教授的音樂。只有當教師被音樂感動時,他們才能引導學生探索音樂之謎,并用音樂語言向學生解釋音樂。
2、在課前做出合理的預設,準確把握課堂教學
提前準備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很好地管理課程并教好學生。因此,教師應在每節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課前,老師必須充分熟悉教材,明確學習內容的教學目標,使音樂教學具有實效性和目的性。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結合音樂教材的內容,設計適合本學習部分的多元化課堂教學方法,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以簡單的方式為學生服務。
音樂實踐應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音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預設環節進行各種音樂練習,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技能和表現能力。在中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是節奏,因為它易學,節奏感強,受到靈活和活躍的低齡兒童的歡迎。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隨時調整預設目標和練習角度,以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教學的重點應始終放在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表現上,鼓勵學生對音樂有自己的真摯理解和創作。
3、創新教學模式,逐步改善中學音樂課堂氛圍
作為一名教師,應充分認識音樂欣賞的重要性,逐步代替以往的集中式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努力讓學生處于平等地位,特別是在音樂欣賞中,鼓勵學生表達自我大膽思考等等,給學生犯錯誤的機會,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正確把握欣賞時間和練習的百分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在實踐中的魅力。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重要性的核心,深化音樂欣賞教學,將以微視頻,多媒體課件等形式欣賞音樂知識內容,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性,對于提升的教學效果也有很大的幫助。在音樂欣賞學習中,教師應該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學可以組織學生享受學習合作,將現有學生分成不同的群體,讓學生在各地欣賞學習內容,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也可以實現其他人的一點點了解我自己的缺點,它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音樂欣賞課的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學效果。大量實踐證明,通過這種協作式教學模式,圍繞欣賞音樂課程的學生也更愿意表達自己,音樂教師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專注于更好地指導學生'進步,所以給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相當大的幫助。音樂欣賞課程應該滲透著音樂知識的全面擴展和延伸。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中學音樂教師不僅要創新教學觀念,還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因此,為了實現中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中學生的音樂學習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屈小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創新[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二)[C].2016:2.
[2]張貞.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29: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