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儒洪
摘 要:小學英語學科中核心素養的落實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文化品格,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在嚴格把握核心素養內涵的前提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核心素養的落實,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以及對于文化的吸收和理解能力。本文圍繞“創設情境”“合理提問”“體驗情感”三個方面展開,以落實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學實踐
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夠有基本的語言能力,并且思維能力和思維深度能夠得到一定的培養,還包括文化品格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適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內容,并與現代化技術手段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整合,提高教學效率。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盲目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前提,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導致課堂教學和以往并無差異,仍然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筆者結合對于英語核心素養的理解,提出以下幾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各種事物的注意力較難集中,往往呈現出“三分鐘熱度”。教師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就必須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英語學習上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英語的學習和表達,因為形象、生動、有趣的事物能夠明顯吸引學生的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授課效果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學習“Weather”時,學生需要明確cool、cold、warm、snowy、sunny等詞是描述的什么天氣,并能夠使用句式“Can I go outside now?”“No,it’s...”或“Yes,you can.”等,教師直接要求學生掌握這些單詞和句式難免有些困難。這時,教師在課上可以創設適當的情境,如先出示太陽高照的圖片,并引導學生找到合適的形容天氣的詞語。同理,句式的教學可以通過短片來進行,短片中的人物圍繞天氣如何,能否出去玩耍,玩耍的項目展開對話,這種反復相似的對話能夠使學生明確掌握本節課的目標。學生根據情境中的對話和同桌兩兩成組,并在對話討論中逐漸明確句式的正確用法,達到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
二、合理提問,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直白的、平鋪直敘的講述,而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難以長時間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難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學生沒有主動思考的欲望。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設置不同層次的提問,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思考后得出答案,這不僅對教師的備課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能夠將教學目標中的內容進行細化,也要求教師能夠把握班上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從而根據學生的不同提問不同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What’s he like?”時,教師可以提前設置好問題,如“polite、helpful、shy、hard-working、clever”幾個單詞的拼寫和讀音,結合圖片說出圖片中人物的主要特征以及相對應的形容詞,自主討論幾種形容詞的用法及語境等等。這樣一來,不僅學生能夠在課上回答并思考自己的問題,還能在教師提問同學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并與同學的答案進行對應,如學生有問題要及時提問,增加課堂教學中的反饋,使教師明確學生的學習進度,也能使學生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更正。
三、體驗情感,促進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
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態度,而且關系到核心素養所提出的文化品格的培養和提高。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人文精神,才能站在批判和吸收的視角看待我國傳統文化,從而在傳統文化中擇優進行繼承。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些難度,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挖掘教材中適合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內容。
例如,在學習“My family”時,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句式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滲透國外較開放的愛的表達方式,使學生能夠對家庭成員說出“I love you”,在第二天的課上引導學生繪制自己的家庭結構圖,畫出頭像同時標注出英文,如father、grandmother等,并將說出“I love you”之后每個人的反應進行記錄,拿到課堂上和大家一同分享。這樣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鞏固單詞的記憶,還能使學生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加親近,有效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
總之,小學英語中核心素養的落實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選取迎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充分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需求,并能夠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品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飛. 基于核心素養,落實小學英語文本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9(01):86-88.
[2]顧嫣菲. 小學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