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威 劉晶瑩
摘 要:學生發展指導理念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鼓勵學校教育將教育目標重新設定在育人的原點上,并且以社會發展需求滿足為目標。高中生物教學進入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就需要以這樣的理論為依據,才能夠確保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學生發展;高中生物;生物教學
一、學生發展指導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的必要性分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學生發展指導的概念,希望從理想維度,心理維度和學業維度給予學生對應的指導,確保學生的優勢潛能得到發揮。從高考改革的歷程來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的構建,是重要的階段,但因該理念提出時間比較短,并且存在很多交叉節點,實際實施難度比較大,基礎教育主體也不具備學生發展指導的素質,影響到實際學生發展指導制度的貫徹和執行。學生發展指導制度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詳細來講可以將其歸結為:以專業的手段實現學生學習行為的觀察,關注學生學習興趣信息,學生特長信息,學生職業傾向信息,學生人格特征信息,給出對應的評估結果,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依靠個別訪談或者團體輔導的方式,使得學生了解自身的職業規劃,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不斷矯正和預防;對于咨詢者而言,可以獲取到教育方面的資訊,職業方面的資訊,社會方面的資訊等,繼而更好的了解學生學習現狀;對于有嚴重困難的學生,可以以此為基礎實現跟蹤性輔導工作的開展,并且將其推廣到適當的教育結構中去,使得學生獲取到教育幫助朝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基于上述的原因,有必要從學生發展指導的視角去審視高中生物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二、學生發展指導視域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分析
(一)推崇理想教育,培育具備職業理想的人才
新課改背景下,理想教育必然需要歸結到高中生物教學體系中去,這意味著在實際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推崇理想教育,確保高中生將成為具有職業理想的人才作為自己學習高中生物知識的動力。當然職業理想的前提是有著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很強的社會責任,有著遠大的理想,懂得處理好個人理想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以必修1《分子和細胞》教學為例,其中“細胞的癌變”是重要的知識點,此時可以圍繞著醫院中的檢驗師的職業來開展職業理想教育。首先,教師以多媒體來展現癌癥患者的紀錄片,要求學生在觀看紀錄片的時候去思考如下的問題: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們的生命走向了終結?他們當中有很多是我們熟悉的藝術家、科學家,有些是我們平時都可能遇到的平民,他們在生命的最后階段,表現出對于生活的渴望,但我們在面臨癌癥的時候,總是顯得無能為力。接著展現我國每年死于癌癥的患者數量,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礎上,提供與癌癥相關的閱讀材料,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并且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接著以小組為單位去思考如何實現癌癥的確診和治療,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進行,要求學生以醫院檢驗員或者腫瘤科醫生的身份來進行講述,進入到職業角色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這種職業對于解決人類病魔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此時穿插對應的職業理想的相關內容,比如播放一名醫院癌癥檢驗員的工作記錄,通過鏡頭來展現他對于自己職業的敬畏之情,由此激發學生參與對應崗位工作的熱情。
(二)驅動心理教育,實現高中生心理素質的鍛煉
學生發展指導理論中的重要版塊之一就是心理教育,因此就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滲透高中生心理素質的鍛煉,實現生物課程教學內容的拓展,確保實際的心理教育與生物科學教育實現完美的融合。良好的心理教育,可以使得學生對于自我形成準確的認知,情感情緒的發展也處于健康的狀態,學生人際關系的處理也會展現出和諧的特點,學生的人格比較健全,有著堅強的意志品格和抗擊打能力,很少會受到心理問題的不良影響。以《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為例,先引入孟德爾的故事,作為遺傳學的奠基人,他在不斷總結前人失敗經驗的基礎上,以科學研究方法實驗、觀察了八年,才總結和歸納出豌豆的性狀遺傳規律。我們現階段學習到的生物知識是在無數生物科學家長時間的研究和觀察中獲得的,而我們在實際生物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難以有效的看到生物實驗的效果,如果就因此出現妥協的情緒,就難以找到科學的真相,因此必須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科學秉性,這種性格的養成,將成為未來解決一切困難的重要優勢。也就是說借助生物學家的故事,滲透高中生要以堅韌不拔的心態去做好實驗工作,在不斷的失敗中去總結經驗和教訓,以此使得自己的科學品質朝著更高的方向發展,這也是當前高中生心理素質培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三)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生物學專業素養
學生發展指導理論的第三個領域關注的是學業方面,需要高中生物教師有著良好的適應能力,正確的學習動機,正確的學習價值觀,具備良好的知識選擇能力,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學習計劃,選擇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得自身的學習效率不斷提升,能夠找到有效的應對學習壓力的方法,緩解考試壓力。很明顯,對于高中生物教師而言,要想達到上述的狀態,其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在實際高中生物教育教學中,必然要以高中生生物專業素養培育為目標,做好多方面的課程規劃和安排,以引導生物科學教育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為此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具備如下的專業素養:其一,知識素養,無論是本學科知識,還是平行學科知識,亦或是教學相關的知識都需要成為其知識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二,能力素養,要關注自身生物課堂教學能力,實驗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教學反思能力的不斷培養和鍛煉,以滿足實際教學的訴求;其三,情愫素養,懂得與學生進行平等交互,懂得維護良好師生關系,成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行為主體。
(四)培育生活素養,實現生物課程內容的拓展
良好的生活素養,是生物科學知識掌握的落腳點,而在當前應試教育的架構中這樣的教育初衷很容易被忽視。但是在學生發展指導理論中,培育學生的生活素養,是生物課程內容拓展的重要方向。比如確保學生懂得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趣,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培養有益處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以生物科學的角度去審視疾病,掌握各方面的生存技能等。這些都應該成為生物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比如引導學生以生物科學的角度去審視工業廢水和塑料處理的問題,積極了解先進的生物處理技術,參與到生物凈水技術項目制定中去,確保學生成為推動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的行為主體;再如,在農業生物科學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明確轉基因技術的優勢,分析其在農作物產量提升,抗蟲等方面的優勢,成為實際農業科技的推廣者,這些都是學生良好生活素養培育的重要素材。
三、結語
學生發展指導理論的本質在于站在更加長遠更加針對性的角度去審視生物教學工作,而不是從當前應試教育的框架中去開展,此時需要生物教育工作者有著長遠教育的情懷,并且懂得妥善處理好新課改與舊思維之間的關系,繼而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去引導生物教育朝著更加深刻的方向發展。當然,在此過程中生物教師不僅僅要強化教學反思,還需要懂得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實現理想教育,心理教育,專業教育和生活素養教育在實際生物課程中的滲透,從滲透方式,滲透內容,滲透評價機制等多個維度來驅動,由此才能夠引導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安慶,顏培輝.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6):60-62.
[2]趙芳. 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評價研究[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2):5-6.
基金項目:
本文為大連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學生發展指導在普通高中生物學科教學滲透中的實踐研究”(XF2018013)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