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天靜
摘 要:混合式教學模式屬于高校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路徑,而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對保障混合教學活動有效性有著一定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混合式教學評價的原則,并進一步闡述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對策。[1]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與實踐;分析
在教育教學中,評價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路徑。當前,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改革與教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實現了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以及在教師引導下在線學習模式的融合,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3]
1 混合式教學評價的原則
首先為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以往傳統的教學評價只單一的體現在學生們的期末考試成績上,很難客觀且全面的評價學生,單一的評價模式會到時學生學習過程缺少監督,進而影響其學習興趣。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是線上線下的組合教學形式,兩者缺一不可。[2]所以,在實際教學質量評價中不僅要體現出結果評價,同時還需要重視過程評價。
其次為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以往傳統教學中,對學生們的學習評價很多時候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也只能被動的由教師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評價不能準確反映出學生們的學習效果。[1]基于此,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應運而生,其增加了學生們自評和互評等方式,評價主體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形成了多元化的評價,可以從多個方面和視角來對學生們開展客觀評價。
最后就是評價內容的全面化。[4]以往傳統教學主要以知識掌握情況為評價標準,而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以課前、課中以及課后所開展和實施的,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重視全過程評價,評價內容主要為課前知識了解和課中掌握知識以及課后完成任務情況等。
2 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1 充分明確教學質量評價內容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背景下,教學質量評價需要時刻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和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切不可一味的重視教的效果,需要對學生學習效果實行量化和細化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學生們的投入效果和知識獲取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另外,教學質量評價需要沖破傳統的課堂范圍限制,評價內容應包含課上課下的一體化設計、教學資源建設、面對面教學以及課下在線指導等。[1]同時,教師除了進行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之外,還承擔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判斷能力的任務,社會修養與職業素養的養成以及良好的工作態度對學生們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說教師的素質和態度是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科學選擇教學質量評價方式
在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質量評價指標與教師的素質態度、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以及教學組織等有著一定的聯系,其評價主體主要為專家督導和學生以及教學管理人員等等。因為教學環境和看待問題角度以及認知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在評價指標的選擇與權重確定需要進行區分度和側重。[2]
針對于專家和督導來講,其主要承擔著課堂教學管理與指導功能,其對課下在線教學環節的了解較少,所以其教學評價重點需要放在課堂教學環節中的教學素質與教學呈現、教學內容選擇與設計、教學組織情況以及學生參與度等方面。另外,還可以借助與學生們的溝通互動來了解學生們在課下的學習情況。[1]針對于教師同行來講,因為其對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選擇上有清晰的了解,同時也清楚任課教師的基本情況,可以直接了解網絡在線教學的實際運行情況,教學評價的中心需要放在課程設置是否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與的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在線學習指導等方面,全面發揮出教師互評與互學作用,是其共同進步。針對于學生來講,學生群體是教學過程的主要參與人員,同時也教學的主體,參與課上與在線學習過程,主要應從自身體驗和感悟以及知識獲取等方面來評價課程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運用AHP分析模式,以不同的評價主體作為研究對象,然后分別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4]
首先學生評價可以運用問卷調查法;其次為專家督導,可以在現場進行聽課,在征詢學生意見的基礎上運用評分表的方式來進行評分;最后為教師同行評價可以在聽課、聽說課、查閱教學資料以及跟蹤網絡在線教學平臺中進行。因為評價主體的不同,指標體系選擇和同一指標權重也會不同。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課程教學某一環節進行評價,例如可以開展教學設計、教學資源建設以及在線指導等專項評價,然后推廣優秀且成功的案例,以此來讓教師群體之間進行借鑒,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創新和改進,這樣更有利于發揮出教學質量評價對課程教學的引導和促進作用。[3]
3 結束語
結合全文,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需要依照不同的課程特點來設計不同的評價模式和評價手段,另外,還需要考慮學習平臺和工具手段以及學生們的特點來開展科學且合理的評價活動。[1]針對于混合式教學流程的多元化評價模式和主體相融合的質量評價方式可以全面且真實的反映出學生們的學習行為,同時還可以反映出學生們的學習態度與結果之間的關聯性。當前,諸多新型的教學分析技術都可以為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關注和重視學生們的認知過程。隨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全面發展,其教學質量評價也正在走向智能化與規范化的方向。[1]
參考文獻:
[1] 朱玉. 應用型高校機械設計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及質量評價體系探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9, 305(01):43-45.
[2] 汪雙雙. 混合式教學在高校心理課堂中的教學實踐與評價體系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 2019(02):102-103.
[3] 梁敏華, 蘇新國, 阮志燕. 通識教育視域下在線課堂教學法對高校公選課教學質量體系優化探微[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19, 55(01):33-36.
[4] 曹黎俠, 柴偉文, 戴志敏. 基于“互聯網+”的高等數學混合式課程生態的探索與實踐[J]. 大學數學, 2018(4):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