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春穎
摘要:目的就繼發性癲癇患者護理中預防性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取我院我院2018年收治的60例繼發性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常規護理)與觀察組(30例,預防性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兩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繼發性癲癇患者施以預防性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預防性護理;繼發性癲癇;應用效果
繼發性癲癇也就是所謂的癥狀性癲癇,其主要是指由諸多因素而引發的癲癇,包括腦血管疾病、腦腫瘤、顱內感染、顱腦外傷、熱性驚厥后遺等[1]。這一疾病會導致患者有反復抽搐、感覺、意識及肢體運動障礙等一系列癥狀出現,進而使之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各種不良事件,如嘔吐物堵塞氣管、抽搐時咬傷舌頭等,所以臨床針對繼發性癲癇患者需極愛去哪個預防性護理,以將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降低,促進其預后效果的提高。本文對了預防性護理在繼發性癲癇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展開了深入探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我院2018年收治的60例繼發性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最大56歲、最小24歲,平均年齡為(37.25±3.21)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15:15,;年齡最大58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為(38.12±3.18)歲。對比組間資料,發現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即在用藥方面給予患者科學指導,使之以一個良好心態參與到治療中。以預防性護理措施護理觀察組患者,具體如下:
內分泌護理:引發癲癇的主要原因就是代謝紊亂和電解質失調,在護理繼發性癲癇患者的過程中,對于患者的代謝情況和電解質狀態應做到及時監測,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代謝紊亂、電解質失衡情況,應立即用藥,以免癲癇發生。
生活護理:相關調查發現,近年來癲癇率越來越高,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大量飲酒與飲水所致。對此,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生活情況做密切觀察,對其飲食和飲水情況予以嚴格限制,提醒其遠離煙酒,以免病情受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而加重,頻繁發生癲癇[2]。同時為患者制定計劃表,根據其實際情況,對其每日飲水時間和飲水量做出嚴格限制,并把食物中的水分含量顯示出來。
睡眠周期護理:調查發現,睡眠周期紊亂情況存在于大部分癲癇患者中,其是引發癲癇的一個主要因素,相關數據顯示,在在癲癇患者中,覺醒癲癇與睡眠癲癇的占比分別為35%和45%。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對癲癇發作次數的減少起到積極作用。但由于一些抗癲癇藥物均會對患者的睡眠質量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用藥,盡量避免選擇對患者影響較大的藥物,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治療依從性護理:很多癲癇患者在用藥上均未做到長期堅持,且也缺乏規律,從而就延長了病程,加重了病情,使之控制難度較大。護理人員需把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讓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情況及危險性,知道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同時針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之監督患者用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包括不良事件事件發生率(解質失調、呼吸道堵塞、舌咬傷)和護理總有效率。
療效判定標準:若患者經護理后,意識、感覺障礙以及抽搐等癥狀未再出現則視為顯效;若護理后,患者意識、感覺障礙以及抽搐等癥狀顯著減少則視為有效;無效即護理后,患者意識、感覺障礙以及抽搐等癥狀未有明顯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20.0這一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本研究所搜集的數據信息,采用(`x±s)、%表示統計結果,以進行檢驗;若所得數據P<0.05,則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比較
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不及觀察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經不同方法護理后,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對照組顯著要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癲癇屬于慢性疾病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而造成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我國神經科的第二大常見病就是癲癇,第一是頭痛。因為不同的異常放電起始部位與傳遞方式,所以癲癇發作具有各種復雜的臨床表現,以發作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為主。這一疾病的常見臨床癥狀包括四肢抽搐、口斜眼歪和短暫的意識喪失等。癲癇分為兩種,即大發作和小發作,主要特點為間歇性、短時性。其發作原因也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非后天性疾病,如染色體異常,腦部有畸形
情況出現等。第二,嬰兒時期癥狀的主要發病原因就是外傷,顱腦損傷。當局部發生感染時,受腦膜炎、有毒因素等影響,也會導致癲癇發生;第三,癲癇也會因吸蟲病等寄生蟲而引起。第四,中毒;如一氧化碳,酒精等因素也會引發中毒,且癲癇的發作也和急進型腎炎,尿毒癥等有關。第五,顱內腫瘤,正常年齡超過30歲的成人發生癲癇,不僅和腦部遭受外傷有關,還有一個常見原因就是,腦部出現腫瘤。諸如出血性、缺血性血管病均會導致癲癇發生[3]。除此之外,癲癇的發病也與甲亢、低血糖等癥狀有一定關系。若患上癲癇,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家庭經濟條件和生活質量。
相關研究表明,針對癲癇患者施以有效護理干預,能夠大大減少癲癇發作次數,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針對繼發性癲癇患者施以預防性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冉啟英,楊靜,陳霞等.綜合鎮靜護理在4歲以下癲癇患兒磁共振成像檢查中的應用[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5(8):1282-1284.
[2]吳俊俞.癲癇患兒直接照顧者照顧感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116-1118.
[3]俞群,林吒吒,王宏虹等.12例以癲癇樣發作為首發癥狀的功能性胰島素瘤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3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