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花
摘要:當教育的目光聚焦學生閱讀的時候,其實已悄然凸顯出教師閱讀更是現行的必要。教師閱讀不僅是自身素養和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創新素養對于教師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關鍵詞:閱讀;教師閱讀;提升素養
孔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師只有不厭地學習,才是教書育人的前提。只有不斷地閱讀,才有搞好教育的資本。面對創新素養目標培養提升的今天,教師作為學生閱讀的指導者和共同體驗者,更應與學生一起走進閱讀,從閱讀中汲取精神食糧,不斷地為自己補充素養能量。
一、閱讀時代教育動態,緊把教育發展脈搏
教育具有發展性和時代性,在發展中將時代的特點融入其中,便形成了一個時代的教育。今天的教育顯然不能與過去的簡單的三尺講臺同日而語。雖然講臺沒變,但在臺上的教師已經是新時代的教育者。課改目標已經更新升級到素養目標的第三次完善,增添了更多的科學人文元素,把人本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體現落實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是有史以來教育科學發生的突破性進展。如果教師不及時地學習更新,仍然固步自封,繼續邁著老步子、唱著舊調子,循規蹈矩,那時代教育的吶喊必將要喚醒這些沉睡的教育守舊者。
教師不僅要閱讀理解素養目標的真正內涵,更要樹立創新素養是素養目標的核心觀念,時時處處圍繞素養目標的落實與提升而潛心進行閱讀學習。信息技術在新時期新教學環境中的合理巧妙地使用,使教學媒體盡最大可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二、閱讀教育大家專著,領悟吸收教育精髓
勤讀好學是教師學習應擁有的謙虛品格。教育戰線中涌現出的許許多多知名的國內外教育專家、優秀教師,是教育領域的一朵朵奇葩,綻放著教育智慧思想的道道光芒。之所以成為教育家,是他們執著于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在爬打滾磨的教育實踐中創新常規,發現、總結、反思和研究教育教學現象,提煉升華教育思想教學主張。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給教師的建議》等書,集教育思想與教育智慧與一體,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淺出地闡明了教育的本質和內涵,道出教育源于“愛是教育的真諦”這一科學的教育論斷。中國教育先賢孔夫子精辟獨到的治學理念和育人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好學品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結合的學習理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嚴謹的治學態度。
三、閱讀國學經典名著,積淀教育豐富內涵
國學是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集中薈萃,國學經典更是文化薈萃中的璀璨明珠。其內容包括治國理政、育人修身、自然人文等。在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洗禮和積淀之后,已形成一種獨特的國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如《周易》《詩經》《論語》等國學經典,只要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應該理所當然地去閱讀,身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把閱讀國學經典視為一種自覺的閱讀行為,從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
四、閱讀教育客體需求,親臨學生規律成長
學生是一門活教材,教師要把她作為重點內容去閱讀。只有愛這本教材,才能很好地去研究。只有閱讀好這本教材,才能教好她。如果師生只處在互相知道姓名的表面認識而已,那其實教師并不了解學生。不了解關心學生的真實情況,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教師蒙著眼睛在教學。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原因何在,上課表現不積極有什么學習的困難,課堂反常行為說明了什么,不交作業又是什么情況,拿著手機不放該怎么辦等諸多體現在學生身上的問題,要求教師應以學生為自己教育教學的一面鏡子,映照自己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缺欠。教師應采用“望聞問切”的方法很好地去閱讀學生,使教學與管理具有方向性和針對性,就會“名師出高徒”。
“望”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包括學習、紀律、衛生、出勤、身體等,學生自己進行自我比較,不同學生之間進行互相對照,把學生的種種日常表現收集整理成閱讀學生的第一手資料。
“聞”學生在各種行為表現下的心理所想。學生行為表象其實是其心理活動的外顯。教師要走進學生,傾聽他們的心靈語言,分析行為表現形成的外部誘因和心理原因,巧妙耐心地疏導他們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陽光心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應當深入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全部教育生活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實的能手?!?/p>
“問”即師生對話,是師生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學生語言就是其思想的有聲表達。師生面對面的對話及時直接地觸及學生的思想動態,獲取教師未知的各種潛藏的教育信息,為教學管理提供必要的對話基礎。師生對話交流,既要關心學生學習上的疑惑,又要關注生活上的困難;既要關顧物質上的需求,又要注重精神上的渴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對話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傾訴是更好的釋壓途徑。倡導師生平等對話,就能營造和諧氛圍,構建良好民主師生關系。
“切”準手機時代學生的特點,觸摸把準時代學生的教育脈搏,閱讀大環境背景下教育的發展現狀,分析深層的主客觀原因,才能取得最佳的突破方法。閱讀學生容易,讀懂學生卻很難。教師要用教育智慧和真誠敏感的心去閱讀這些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熟悉的陌生人”。
五、結語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教師進行閱讀不僅是上好課的必要,更是自身素養提升的主要途徑。為師一天就要讀書一天,終身為師就要終身讀書,讓閱讀永伴教師成長。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林麗君. 構建享用性課外閱讀新體系[J]. 教育科研論壇,2008(11).
[2]周紀煥. 創建語文課堂教學民主的策略[J]. 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5(3).